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8章 (1)(2 / 2)

刘宝楠的《论语正义》里就讲到,这种说法与孔子尊贤容众之德相合。我们尊贵、提拔贤德的人,但是对一般普通的、有私心的人也能容纳。在现代社会,容众也很重要。君子只想着道义、正直、大公,而小人是整天想着自私自利,那我们现代社会,君子多还是小人多?说句老实话,现代社会确实是君子少,小人多。

这个原因主要也是教育,对于伦理道德因果教育不足才导致的。假如这个教育从小就开始,国家政府非常重视,相信君子会日益多起来。君子多了,对国家一定有好处,大公无私的人,他们都是为民,所以自然就能够令社会和谐。《礼记·学记》里讲,“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君子,使小人的数量愈来愈少,这是什么?君子从政则民服!君子多了,社会就和谐了。

这两种说法,一种是举用正直者,废弃邪枉之人;第二种,没有完全废弃邪枉之人,是把正直的人,放置在邪枉之人之上。为什么第二种说法更好?《论语》第十二章里,“樊迟问仁”,也谈到“举直错诸枉”的问题,结合起来看,意思就很明了。樊迟是孔子的弟子,他请教孔子什么是仁?

“子曰,爱人”,仁就是爱人,仁者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樊迟问什么是智慧?孔子说知人就是智慧,樊迟没听懂。孔子又给他补充说明,“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把正直的人选举出来,安置在邪枉者之上,就能使邪枉的人学得正直。这就是前面讲的第二种说法,并没有说把邪枉之人,把小人都踢出门外,那没剩几个君子了。孔子是教我们,君子有领导小人的权利,小人就能学君子、效法君子,慢慢也能变成君子,这是有教育的内涵在里面。所谓上行则下效,《论语》讲,“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是随着风摇摆,风从东边吹来,草就顺着风,由东往西摆;风从西边吹来,草就由西向东摆。小人自己没有定性,看上面是什么样,他就学什么样,所以把君子提拔在上位,就很重要。

君子的德像风一样,引导民众,确定社会的走向。除了政治的领导人能够确定社会走向以外,现在还有一种产业,也能确定社会走向,那就是传媒。媒体的工作者,他们也有带领社会的能力。如果媒体的内容都是正面的,都是善的,就能将社会引向和谐;如果媒体的内容不善,就能让社会民众变得不善。所以我们的恩师常讲,有两种人能救世界,也能毁灭世界,一种是政治的领导人,一种是媒体的工作者。

国家领导人有呼风唤雨的能力,他决定国家的命运。传媒工作者有很大的社会教育和引导社会的功能。是救世界,还是毁灭世界?就在于这些工作者是直还是枉,是正直的君子还是邪枉的小人?君子只想着义,他不会自私自利,他只会想着我怎样能够把社会带向和谐,至于说自己的利,那是不考虑的;小人只考虑利益,至于后果是否符合义,他没有考虑。所以现在的传媒工作者要好好地省思,包括影星、节目的主持人、制片人、导演、记者等等,如果能有一批君子的传媒工作者,播的都是正面的内容,那就真是人民百姓的福报。

我去年到过日本东京,参加一个会议,日本最大的华文报纸,“东方时报”的主编带着记者,到酒店来采访我,谈起很多社会问题。他们讲日本社会有很多弊端,社会风气日趋不良,华人更是令人忧虑,犯罪率特别高。因为日本社会压力很重,导致许多华人采用不法的手段,谋取利益,使得整个日本对华人都产生歧视,他问我该怎么办?我告诉他说,“你们媒体领导人,负有引导社会的使命,如果你们能够在你们的报纸里,天天刊载伦理道德因果教育的内容(它是华文报纸,专门针对在日本的华人),那么我们相信一年,对华人社会的风气改善,就有显著效果”。

我们的恩师在他的家乡,安徽省庐江县汤池小镇,做过三年的实验,建立了一个文化教育中心,就用《弟子规》来教导那里的乡镇百姓,不到两年的时间,使整个小镇的社会风气大大改善,证明了人是可以教得好的,和???社会完全可以通过教育来实现。

中华老祖宗的这一套做法,就是教学为先、修身为本的做法,到今天还是适用。这位总编听了我的话之后,他也很感奋,问我有什么样的教育内容可以给他刊载。我告诉他,过去印光大师在民国时代,非常提倡因果教育,用因果教育帮助人,提升他的伦理道德,因为知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他不敢作恶,他就能慎独。他问我用什么样的教材最好?我介绍他《太上感应篇》。

《太上感应篇》、《了凡四训》、《安士全书》,这三部书都是讲因果,过去印光大师印这三部书,印得比佛经还多。《太上感应汇篇》是《太上感应篇》最好的注解,现在这部《汇篇》有一个《白话节本》,我把《节本》的电子版提供给他,结果他真干,每一期的报纸都出一个小版面,连载《感应汇篇》的内容。他把样板寄给我,我看了非常欢喜。如果能坚持下去,相信日本(至少华人)社会的社会风气,会有显著的改良。这是什么?把人民百姓导向正直的一面,所以孔子讲“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