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治学善道一门深入
“攻”当“治”讲,古人读书叫“攻书”,雪公引何晏《论语集解》里讲,“攻,治也,善道有统,故殊途而同归。异端,不同归者也”。攻是治,治学、学习的意思。我们学习善道,“善道有统”,统是什么?统一,它的根源是相同的,所谓殊途同归。譬如过去学习礼乐,学礼、学乐,有的人从礼入手,学到最后通了,一通就百通,他的乐也通了;有的人从乐入手,乐通了之后,礼也通了,殊途同归。这是善道,一定是通到同一个根源,这个根源是什么?自性,礼乐都是自性的一种表达形式,性德流露,就好像佛法里讲的八万四千法门,每一个法门都能通到自性,都是善道,殊途同归,通到自性之后,全通了,所有的法门都通了。
我们想要入,要从一个法门入,不能学得太多。学得太多,就很难入,就像一个厅堂里有很多门,我们只能从一个门入,不能从两个门入,两个门怎么入?我们分身无术。这是讲专攻,宋朝范祖禹讲的,攻是专治、专攻的意思,要一门深入,这也很好。深入到最后就通了,譬如我们学经典,儒释道三家,我任选一部,一经通,一切经通。这是攻的意思。
异端邪法与道相悖
“异端”,是不能够归到根源自性上的,“不同归”,殊途不同归,它是什么?邪法,旁门左道,佛法里讲“外道”。什么叫外道?心外求法。因为心外无法,我们去心外求法,求不来的,必定是回归自心,才能够通。如果我们去学外道,心外求法,甚至是学的旁门左道,邪法,就永远归不来了。所以“攻乎异端,斯害也矣”,危害不浅。
有的人讲,异端是讲两端,圣人讲“中道”,要用中,不能偏执于一端,如果偏执一端,也有害。这种说法也很好,不能极左,也不能极右,左道和右道都不行,要用中。
皇侃注解里解释异端是杂书,是讲的诸子百家,也有的讲是其他的技艺,这都是什么?异端。这种说法可以参考,“攻乎异端”是讲我们治学,一定要专一,专一在正道上,不能够学杂,诸子百家很多,看很多杂书,学很多技艺,学杂了,就有害,为什么?学不精了,就是样样通,样样松。我们要精,才能通,“精通”。这是讲学,学习,要懂得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种说法也很好。
朱子解释“攻”是“专治”的意思,这是引宋儒范祖禹说的专治,就好像治木石金玉这些工艺,叫专攻。朱子讲,“异端,非圣人之道”,他引范氏讲的“杨墨之学”,孟子批判杨墨之学属于异端,如果学这些,还要专攻这些,就有害。朱子把这个意思进行引申,就变得很偏颇,他引程子的意思说,佛家的言论就好像杨墨的言论,属于异端。甚至他还讲,“佛氏之言,比之杨墨,尤为近理,所以其害为尤甚”,这是批判佛法,他说“学者要远离”。这种说法偏颇了,他不能够真正领会佛法的真实义理,一知半解,就加以批判,这本身就属于异端之说。异端,执持两端,不能行中。中道一定是包容、广博,和而不同,绝对没有对立、没有冲突、没有矛盾。为什么?自性本来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