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章 (1)(2 / 2)

“樊迟曰,何谓也”?就是“无违”是什么意思?孔子就用三句话来???释这个意思,“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从这里我们看到,学生向老师学习,一定要谦虚好学,不懂就问,不能不懂装懂。樊迟和孟懿子两个人的表现不一样,孔子说的是同一个道理,什么是孝?“无违”就是孝。两个人都没听懂,孟懿子没听懂,他不接着问下去,为什么?大概他是贵族,孔子是平民,虽然孟懿子的父亲仰慕孔子的德行学问,要求自己的儿子向他学习,可是他并没有真正生起那种至诚恭敬的心来学。问一下,听懂了,很好,听不懂就算了,没有真正求深解义趣的那种好学的态度,所以他不是真正的学生。

樊迟听了之后不懂,和孟懿子一样,可是他能问。这一问,孔子就解释出来,大家也就更加透彻明了。所以不懂一定要问,特别是有老师、善知识在身旁时,不能碍于面子,对一般人都要懂得不耻下问,更何况对孔子、对圣人。孔子解释了三句话,“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朱子解释说,“生事葬祭,事亲之始终具矣”。“生,事之以礼”,事是事奉,父母在生时,我们要事奉父母,以什么来事奉?以礼,对父母要礼敬,心要恭敬父母,言语、动作、行为统统要符合礼,为人子之礼,这是生事;葬祭是父母死后,要依葬礼、祭礼表达对父母的哀思怀念,提起报恩的思想,这是讲到事亲的始终。

事亲始终至孝尽礼

朱子讲事亲的始终,始是开始,父母生了我们,孝道从此而生;父母走了以后,我们以葬礼、祭礼来思慕父母,这是终,但是这个始终只是一世而已,其实孝道是无始无终的。

《孝经》里讲“孝无终始”,也就是无始无终,为什么无始无终?孝讲的是义理。人未出生,孝的天理宛然已在,不因我们的出生才产生,不因父母去世而终了,所以孝之道、孝之理,它是不生不灭的。在理上讲不生不灭,在事上讲也是不生不灭,也是无始无终的。人未出生前,甚至未投胎前,孝心就已经有了,孝心是人与父母一体的心。孝字,上面是“老”字头,下面是“子”字底,老是代表父母,子是代表儿女,父母和儿女是一体,这是孝。宇宙一切的众生,本来就是一体,怎么说是父母把我们生下来才有这个一体?所以孝的理和事都是过去无始,未来无终。

父母去世以后,葬礼和祭礼都是表达我们的孝心,而我们的孝心也不因父母不在了就没有了,还是一体。不仅跟父母一体,跟一切万物、众生都是一体。老子讲,“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真正入这种境界,这个孝才能叫圆满。对我们常人而言,要不断地培养一体的心,使之逐渐地扩大,保持永久。所以孔子只用生和死这两方面,来诠释我们如何尽孝。实在讲,一个礼字贯穿了始终,礼是什么意思?朱子解释,“即理之节文也”。礼是天理的节文,天理是永恒的,不因时空变化而变换,它没有生,也不会灭。在我们人间,总有可以表现、落实、运用的一套礼,所以叫理之节文。人只要处处循礼、遵礼,克己复礼,才能够慢慢地回归到我们的自性上来,回归到与天理同一体的这个境界上来。礼教乃是圣人方便的一种教化,它的目的还是让人们回归自性,恢复宇宙本来一体的面目。

朱子讲,“人之事亲,自始至终,一于礼而不苟,其尊亲也至矣”。这是讲我们这一生,没有讲过去生,也没有讲来世。朱子说,这一生我们事奉父母,自始至终,就是从出生到最后,不仅是到父母去世这个时刻终结。为什么?父母去世后,我们还要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还要尽孝。什么时候终?我们自己去世了,那叫终。从我们生到我们死,这是自始至终,也就是一生都要依礼而行。于礼不苟,苟是苟且,没有丝毫违背礼,这才是真正的尊亲到了极点,这是至孝。

“是时三家僭礼,故夫子以是警之,然语意浑然,又若不专为三家发者,所以为圣人之言也”,朱子把这个背景介绍出来。在孟懿子的那个时代,鲁国是三家专权,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僭礼,僭是违越,违越礼制。孔子为了教化孟懿子,说无违,不能违背礼,是警惕他。但是孔子讲这个话,讲得非常有艺术,对孟懿子不能够裸地批评他,讲得很含蓄,语意浑然,话里面的意思点到即止,但是却又涵盖了整个孝道的全体,这就是说话很艺术,叫契理契机。在理上讲,无违两个字确实包含了整个孝道,一丝毫不欠缺;契机方面,是专对孟懿子讲的。所以这个道理并不专为三家来说,这是圣人之言,这种语言,它不仅有特殊性,也有普遍性,可以传世。

孔子说,“生,事之以礼”,父母在生的时候,为人子以礼事奉父母。邢昺的《注疏》里引《礼记·曲礼》讲,“冬温而夏凊,昏定而晨省”,就是这个意思。

《弟子规》里的,“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完全出自于《礼记》。我们对父母的衣食、温饱,生活各方面都要照顾备至,一切都要合乎礼制。礼全写在《礼记》里,还有《仪礼》。儒家讲礼的著作非常多,有“经礼三百,曲礼三千”,讲道理的有三百篇,都是讲礼,讲具体威仪的有三千。这个礼是讲相,有很多很多,如果用一个字来归纳就是敬。《礼记·曲礼》讲,“曲礼曰,毋不敬”,这是一言而蔽之,把整套礼制概括出来了。所以对父母一定要孝敬,没有敬就不孝,所有的礼都是形式而已。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