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章 (4)(1 / 2)

到了法空就是烦恼永寂,寂是寂灭,烦恼永远寂灭,没有了。寂灭也不是说真的把它消除掉了,是转烦恼成菩提,完全是用智慧,烦恼都是智慧,什么烦恼?三种烦恼,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见思烦恼是执著,尘沙烦恼是分别,无明烦恼是妄想,妄想分别执著全部都空掉、灭掉了。在《大学》里讲是“安而后能虑”,到了虑的境界,破掉空结了,得法自在。可是这个智慧还不圆满,佛家讲要法身向上,还要往上去提升。到了“生灭既灭,寂灭现前”,这个境界才叫圆满。生灭既灭,前面讲的空所空灭,能空和所空都灭掉了,破了空结。突破了空这关,不仅证了人空,还证了法空。这个境界上灭的境界现前,这又是一结,不能又停住在这一结,这个灭,是相对生而讲的,生灭,前面的境界生了就灭了,这是有生有灭。

前面讲的,有动有静,动灭了静就生了,这是第二结。第三结,静灭了根生了。根灭了觉又生了,觉灭了空又生了;空灭了,灭又生了。再把这个灭也灭掉,叫生灭既灭。这六个结,动、静、根、觉、空、灭,都是生灭法,都得灭掉,一个结、一个结地这样去解。解到最后,生灭既灭,然后才有寂灭现前,这个寂灭不是相对的寂灭,是绝对的寂灭。寂是寂静,不是跟动相对的那个静,是从无始来,本自不动的寂;这个灭也不是跟生相对的灭,是从无始来,本自无生的灭。

六祖惠能大师证得了这个境界,他的老师五祖忍和尚给他印证。六祖向五祖报告,自己证得这个境界之后,是什么样的状态?他讲了五句话,“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五祖听了之后,点头给他印证,“你成佛了,你识得本心便是佛,天人师”。他真正证入寂灭的境界了,这是什么?本性这个理体现前了。本性理体又称为如来藏,又称为真如实际、大光明藏、自性真如,统统讲的是这件事情。妙用无方,这是观世音菩萨从闻思修,入三摩地,一个结一个结地解开,最后证得这个寂灭现前,这真正叫圆通。

这个境界,观世音菩萨也给我们报告他的心得,他说,“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忽然,是讲观世音菩萨从闻思修一刹那间证入圆通,自性全体大用现前,这个时候需不需要有时间?没有时间。在这个境界上是一念顿证,没有时间,叫做忽然,有时间就不叫忽然,这里面没有时间和空间。时间和空间怎么来的?是我们的分别执著产生的。实际上,执著没有了,就没有时间和空间。阿罗汉放下了执著,他就能突破时间和空间,他能看到过去五百世,未来五百世。他有神足通,能够在不同的地方现身,说明时间空间对他没有限制。

我们现在看到的宇宙,宇宙由时间空间组成。宇是讲的空间,宙是讲的时间,宇宙就是时空。实际上,我们现在所处的时空是四维的空间,再高维的空间,我们进不去。在理论上讲,宇宙的空间是无量维次的,现在的科学家们,能够用数理的方法,鉴定至少有十维次的空间。这些空间从哪来?全都是我们的妄想分别执著产生的,简单地讲,是众生的思想产生的。

中国的文字很有智慧,思和想,思是心上有个田字,田是什么?画格子,一格一格的,这是分别;想,心上有个相,相是执著,我们有分别有执著,这叫思想。画的这些格子,就是代表不同的空间,本来没有时空,叫一真法界,现在我们众生给画出各种时空,凡夫有十个不同的空间,科学家现在用数理方法证实了,实际上佛早就说了,这十法界就是十种维次的空间。下面是六道,地狱、饿鬼、畜牲、人道、阿修罗道、天道,这六道是凡夫;上面有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声闻就是阿罗汉,缘觉又称为辟支佛,六道加四圣法界,十个维次的空间,全是因为有分别而产生。

分别断了,就真正成为了菩萨,成为四圣法界的佛。但是这还不圆满,还要把妄想放下,妄想是起心动念。一起心动念就现相,把起心动念放下了,十法界统统没有了,这叫忽然超越,入一真法界,超越了世出世间。世间是讲六道,出世间是讲四圣法界,统统超越,入的是一真法界,称为法身如来。法身如来是证得自性了,他能证得十方圆明,圆是圆满,明是光明无碍。这是讲到自性,光明圆满十方,洞然无碍,这叫十方圆明,完全是自性光明遍照,性德显露。到这个地步,《大学》叫做“明明德,止于至善”。观世音菩萨通过返闻闻自性,耳根圆通证得。

实际上,要诀就是放下念头。为什么有这些种种境界现前?就是有念头。这些境界,有动的境界,我们凡夫住在这个动的境界里,心不能定,六根攀缘六尘境界,这是一个相。这个相哪来的?妄想分别执著产生的。动境界灭了,静的现相又现前了,还是念头产生的,有念就能现相。静的相,叫舍受,舍了外面的动相,还得把静的相也舍掉。舍了静相,根的境界现前。根的境界舍掉了,觉的境界现前。觉的境界是什么?念头里面已经断了执著,成正觉了。断了执著,可是还有妄想和分别,还是有念,念头里带着妄想分别,所以现的相是四圣法界。

继续放,把分别的念头断了,就是觉所觉空的境界。空所空灭到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妄想也断了,这时候真的一念不生,念头一止,境界就全部消失,这叫忽然超越世出世间,所有的相都灭掉了,动、静、根、觉、空、灭六个相全部灭掉。永嘉大师开悟见性后,说了一句话,“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六趣是六道,实际上不仅是六趣,梦是妄想分别执著变现的,有念才有梦境,四圣法界还是梦境,所以梦里明明有十界,觉后空空无大千。觉了是念头止住了,大千世界,一切宇宙的相忽然消失,大光明藏现前,这叫做“生灭既灭,寂灭现前”。从今以后,真的不起心动念了。不起心动念,还现不现相?自己不起心不动念,不现相。可是众生还起心动念,这时候是应众生起心动念,我们去应他,现的相都是众生心里的相。“应众生心,现所知量”,自己已经是无心,无心才能随众生心,应所知量。

这时候获得两种殊胜,第一种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这是向上说,佛在上,实际上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里是为了说明问题,姑且分个上下,其实佛与众生平等,无有上下。观世音菩萨在平等当中说差别,所以说个上下,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本妙觉心,本是本来,本来一切众生皆有明妙的大觉之心,这个心就是我们的真心,本来众生具足。《华严经》里,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众生皆有,如来就是诸佛,智慧、德能、相好,统统具足,一点都没有欠缺,没有比诸佛少一点,诸佛没有比众生多一点,平等的。不是说过去平等,现在就不平等了,不是,现在还有。本妙觉心,本来就有,而且从没有失去过。只是我们众生迷了,这个本性显不出来,它不起作用,好像太阳给乌云挡住了,现在要拨云见日,让自性光明透出来。观世音菩萨透出来了,能够与诸佛本妙觉心同体,合起来了。体同了,他的用也同了,相也同了,体、相、用都同,同如来,所以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与诸佛如来同样的大慈大悲的力量,就现前了,也能现诸佛三十二相。体、相、用是一,一而三,三而一,体得到了,相也得到了,用也得到了,所以能现一切相,众生应以什么身得度,观世音菩萨就现什么相给他说法,他有如来无方大用。这是对上而言,上合诸佛,下呢?这是第二个殊胜。

“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下面是与众生合,与众生同心同体,这个体是佛与众生同体,所谓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观世音大士证得这个理体,所以也跟众生同心同体。众生哪里来的?都是从这个体出来的。与众生能同体,就能跟十方一切六道众生同一悲仰。这里讲的十方,不只指娑婆世界。我们的地球在佛经里叫阎浮提,是娑婆世界里的一个小星球。娑婆世界有多大?佛经里讲,我们的地球阎浮提是属于太阳系,同一日月所照是一个太阳系,太阳系绕着须弥山转,须弥山是一个小世界,单位世界的中心,一个单位世界就是一个银河系,太阳系绕着银河系中轴转,银河系的中央应该就是须弥山。娑婆世界有多少银河系?三千大千世界。所谓三千大千,是三个一千乘起来。一千个单位世界,叫一个小千世界,也就是一千个银河系叫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叫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叫一个大千世界。所以,大千世界是一千乘上一千,再乘一千,这么多个单位世界,也就是十亿个银河系,这是一个娑婆世界,是释迦牟尼佛的教化区,这里面有多少众生,不计其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