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其他类型>西尔斯育儿经(最新版)> 第64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4章 为了孩子的一生而进行管教(15)(2 / 2)

养育性情各异的孩子就好比是进行市场营销,你必须去了解你要向他推销商品的那个小顾客。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是强调养育孩子在很大程度上是要研究你的孩子,以便使你能够根据孩子的天性去处理好每一种情况。下面我们就来讲一讲我们在要求孩子去打扫他们自己的房间时,是如何与他们进行交涉的。对于“负责任”的孩子,我们说:“我让你来负责把你的房间打扫干净。”如果我们告诉他应该在什么时候去打扫以及怎样打扫的话,他往往会踌躇不前。对于“争强好胜”的孩子,我们把打扫房间变成是一种游戏:“看看你能不能在规定的时间里把你的房间打扫干净。”而对于“有条有理”的孩子,我们会去激发起他的责任感,唤起他们对井然有序的渴望以及对勤劳的追求:“这个房间真是乱七八糟。请你把它收拾一下。”对于“懒散、安逸”的孩子,我们给他充分的时间去筹划如何开始这个工作、去考虑如何一步一步地完成这项任务:“到了今天晚上,我希望看到你的房间是整洁、干净的。”一开始的时候,对不同的孩子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养育确实需要你去多开动脑筋,需要花费额外的精力,但是从长远来说,你将赢得孩子更多的合作。

威胁是不管用的我曾经问过我们的高需求孩子海登,在孩子的眼里,父母的管教和养育是什么样的。她写出了对我们过去用在她身上的那些纠正措施的看法。在列出来的意见中,她写道:“不要威胁我。威胁的做法只会让我不愿意去做你们希望我做的事情。”按照海登的逻辑(她是对的),她愿意听我们的话(指的是使她的意愿和我们的意愿相一致),原因在于她想要这么做。她照我们说的去做,但这必须是她自己的选择。大人对她的威胁,比如“你不在规定的时间内回来的话,我就不再让你去碰那辆汽车”,只会打消她服从大人的念头。意志坚强的孩子不喜欢被大人逼到角落里去、没有后退的余地。

不要对孩子的高需求生气珍妮特和汤姆向我和玛莎咨询有关他们的儿子内森的问题,内森是一个感情强烈、冲动的4岁大的孩子,快要把他们俩的耐性消磨光了。珍妮特告诉我们说:“我简直被他的行为触怒了。我感到别人都在看着他,认为他是一个在不良养育环境中培养出来的坏小子。我觉得受到了伤害,很生气。我并不是一个坏妈妈,我非常关心内森,尽了最大的努力去让他具有良好的行为表现。”我们要珍妮特和汤姆放宽心,内森的不良行为并非他们的过错,有些孩子确实是很难管教的。在听他们介绍了内森的行为之后,我们告诉他们说内森是个高需求的孩子,他需要高水平的养育。珍妮特同意我们的意见,她说:“我一直认为他既有皇帝的脾气,又有罪犯的性情。”我们向他们俩强调说,对内森的管教需要巧妙地达到一种平衡。他们不应该去压制他的个性,也不能对他放任自流。同时,我们还建议珍妮特和汤姆要谨慎地选择养育方面的顾问。一个人如果自己没有养育过像内森那样的孩子,那他是不会懂得这一类孩子的。

西尔斯经典链接:天性和养育

基因和环境这两种因素共同影响着孩子最终的个性。性情并不是像刻在石头上那样不可改变的。一个孩子可能在成长过程中的某一个阶段被贴上“要求难以满足”的标签,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以及父母采用了有效的养育方式,他的性格后来可能会柔顺起来。为了解释人们的性情,行为心理学家们采用了类似地质学分析的方法。有些孩子在个性中存在着一些天生的怪癖,就像地质学上的“断层线”,在这些地方往往容易发生“行为上的地震”。此类“地震”发生的数量和强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孩子的养育环境。

养育有着特殊需求的孩子

养育“才能与众不同”的孩子往往会挖掘出父母身上最好的秉性,同时又可能使父母表现出自己身上最糟糕的缺点。父母通过更加爱护、关心孩子来帮助孩子弥补自身的不足,而这些孩子常常会使父母遭受严重的挫败。你要做好失去耐心的准备。在这一小节中,我们讨论的焦点是唐氏综合症(一种混合有精神发育迟滞的综合症,是由染色体异常引起的,患儿在临床表现上具有典型的体征,包括相似的面部特征。——译者注),但我们在这里所阐述的内容同样适用于其他任何原因所导致的发育迟缓。我们的儿子斯蒂芬患有唐氏综合症。在养育他的过程中,我们最不能适应的是要学会去面对他那进展缓慢的发育进程。大多数孩子所经历的各个发育阶段是可以预测的,你能够知道在什么时候可以期望孩子做出什么样的行为,以及这样的行为会持续多长时间。你知道2岁大的孩子一旦学会了说话之后,他的脾气发作就会减少。对父母来说,如果心里明白孩子的那些不良行为只会持续几个月的时间,那会是相当有益的。但是,对于发育过程存在障碍的孩子,发育进程中的各个阶段好像是在无休无止地延续着,这就使得孩子和父母的内心始终不停地存在着挫败感。举例来说,对于一个孩子,需要花上一年的时间才完成“正常的”三个月的语言发展过程。养育有着特殊需求的孩子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每一点的进展和退步、每一丝的喜悦和忧伤,所有这一切都被放大了:每一个成功都会让你欣喜若狂,每一个新的挑战又都会使你愁眉不展。

不要互相比较你的孩子是独特的。不要将你的孩子和其他同龄的孩子进行比较,这种做法不公平。对于斯蒂芬,我们不再将眼光紧盯着他有哪些地方与众不同,而是开始去欣赏他的独特之处,这样的根本转变帮助我们对他的“身体缺陷”采取了顺其自然的态度。我们过去对他的态度是把他当成了一项计划,而不是把他作为一个人来看待,因而把关注的焦点总是放在他的那些“问题”上,这种态度我们必须加以克服。“我应该成为一个唐氏综合症的专家,”我曾经打定这样的主意,“阅读所有有关的书籍,参加所有的会议,加入所有的互助小组。我们还要写一本关于唐氏综合症的权威性著作。”这样的想法对斯蒂芬当然起不了作用。我足足花了两年的时间才努力地达到了一种平衡。玛莎的母性本能驱使她更多地把斯蒂芬作为一个孩子来加以关心,而不是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他的那些行为毛病上。她确信,他最需要从我们这里得到的是百分之一百的依附性养育,尽管不可否认他有着一些特殊的需求、需要我们对他进行耐心的管教。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我们不能让斯蒂芬的“毛病”耗去我们的全部精力,我们还必须用一部分精力去满足整个家庭的需要。

应该改变你的标准早在孩子出生之前,父母们就已经在想象着孩子将来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去上钢琴课,成为棒球明星,从大学毕业,等等。即使是对于正常的孩子,在他长大之后,你也必须将这些梦想和现实相调和。而当有着特殊需求的孩子出生之后,任务就更艰巨了。你必须学会着眼于当前,在这个孩子的生活当中,各个成长阶段的里程碑不会那么确定,他的未来往往难以预测——即使这个孩子将来某一天有可能让你感到大吃一惊。同时,对于你的孩子,你应该把标准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上面。举例来说,你应该重新调整你对孩子的宽容度,不要因为他的一点小过失就大光其火。孩子当然会做出一些让你恼怒的事情。我们的斯蒂芬在4岁那年看到他的兄弟姐妹们把会漂浮的玩具扔进了游泳池,于是他把我的便携式录音机(里面保存着本书整整一章的口授录音)也扔了进去。在他的心目中,那不过是爸爸的玩具,把玩具扔进游泳池是没什么不可以的。我理所当然地生起气来,不仅是因为损失了一只三百美元的录音机,更是因为白费了将口授内容录制到录音带上所花的工夫。玛莎在一旁提醒我说,斯蒂芬只不过是做了与他的成长阶段相称的事情,我自己才是那个行为与成熟程度不相符合的人,我的年纪已经不小了,本应该懂得不要把那个“玩具”放在斯蒂芬够得到的地方。

有差异并不意味着低人一等按照孩子们的逻辑,与别人不同就等于低人一等。对于发育迟缓的孩子来说,他自己的意识当中有这样的感受问题还不大,而兄弟姐妹和其他孩子对他有这种看法往往会带来比较严重的问题,至少在孩子的幼年时期是如此。大多数的孩子用别人怎样看待自己作为标准来判断自我价值,因此,你千万不要让孩子的兄弟姐妹产生这种“与别人不同就等于低人一等”的错误想法。“有特殊需求的孩子”这个术语不仅仅具有社会学意义上的正确性,其原因就在于此;它是一个正面的词汇,并不是一种价值判断。在现实当中,所有孩子的身上都可以贴上“有特殊需求的孩子”这种标签。

有差异并不意味着脆弱对于有特殊需求的孩子,尽管你确实有必要调整自己的期望,但你千万不要降低对他的养育标准!对有特殊需求的孩子放松要求的做法确实相当有吸引力,但你不应该这么做,不能容忍这些孩子做出在别的孩子的身上你不允许存在的那些不良行为。在他还很幼小的时候,你就应该让他明白你希望他具有什么样的行为表现。许多父母太晚才开始对孩子进行行为训练。同所有的孩子一样,有特殊需求的孩子也必须学会适应整个家庭的日常生活规范,学会服从大人的指导,学会管理好自己。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