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有完整的思考。别对孩子这么说:“不要把你的东西堆得乱七八糟。”可以试试对他说:“马修,你想一想要把你的足球用具放到哪儿去。”让孩子自己去完成填空,这很可能就为他开设了一门长期的课程。
采用朗朗上口的规则。比如,“如果你去打人,那就罚坐板凳。”应该让孩子重复这些规则。为孩子提供另一种开心的选择。比如,“你不能自己到公园去,但是你可以到邻居家的院子里去玩一玩。”
鼓励孩子用话语代替用身体来进行表达。“你应该用话语来告诉妈妈你不开心。”
预先作出提醒。“我们就要走了,跟玩具们说再见,跟姑娘们说再见……”
让不爱说话的孩子打开话匣子。在与不爱说话的孩子交谈时,小心选择词句能够让他向你敞开他的心扉。你应该始终围绕孩子会感到兴奋的话题,问他一些答案不单单只是“是”或“否”的问题。谈话始终要具体、明确。不要这么问孩子:“今天在学校过得好吗?”可以试一试问他:“你今天做的最有趣的事情是什么?”
采用“当你……的时候,我感到……,因为……”的说法。比如对孩子说:“当你在商店里从妈咪身边跑开的时候,我感到很担心,因为我担心你会走丢了。”
结束与孩子的讨论。如果一件事确实不能再讨论下去时,那就应该明白地告诉孩子:“对不起,在这件事上我不会改变主意。”这么做能使你自己和孩子都不至于心力交瘁。“我是认真的”,这种语气应当留在你真的想结束讨论的时候使用。
你可以做这么一个对孩子进行表扬的练习,记录下在过去的二十四小时中,你表扬了孩子多少次以及批评了孩子多少次。我们把这两种做法分别称为鼓励和羞辱。如果你对孩子的鼓励在数量上不是远远地超过对他的羞辱,那么你就是在向着一个错误的方向塑造孩子的行为。
真诚地表扬孩子对于孩子做出的一般行为和理所当然的行为,如果你都毫不吝惜地加以表扬的话,那么表扬就会失去它的效力。然而,当棒球比赛中经常被击杀出局的孩子终于击中了球的时候,那就值得表扬。对于理所当然的行为,你只要加以肯定就行了,不要过多地进行表扬。
这里所谓的“肯定”,指的是平静地对孩子表示赞赏,它能够培养孩子为了给自己带来乐趣而完成各项任务,不是为了获得别人的称赞而去做事。不要对孩子做出虚情假意的恭维,孩子是会看穿的,他们甚至还会开始对你真诚的赞扬产生怀疑。例如,在你称赞孩子之前,可以试着读一下孩子的身体语言,看看他是否觉得自己做的事情值得表扬。如果他热切地走到你的身边,说:“爸爸,看看我在学校画的画。”那么你就应该去表扬这个孩子,和他一起分享他的兴奋之情。如果他把他画的画从书包里拿出来,随手扔在厨房的桌子上,那么对他进行表扬就是不合适的。
不要怀着隐藏的动机去称赞孩子比尔说过这么一件事:“我曾经想要让我们10多岁的孩子穿得更得体一些。有一天我对她说:‘我喜欢你的新衣服。’她马上就看透了我的意思,认为我是在贬低她原来的那些衣服。她把我对她衣服的评论看做是想要控制她的穿着。我本来可以采取更好的做法,提出更明确的意见、更以她为中心来看问题。要是玛莎的话,大概就会这么对她说:‘那件长衬衫让你看起来真优雅’或者‘要穿上档次的外套——你会显得就像快要成为一个大学生了。’作为她的父亲,我本应该这么说:‘你看起来真漂亮,亲爱的。’或者干脆什么都不要说,只给她一个赞许的微笑。”
西尔斯经典链接:称赞的艺术
你应该教导孩子轻松自如地赞扬别人并且接受别人的称赞。要对孩子说:“你真是一个英俊的小伙子!”或者“你穿那件衣服看起来真漂亮!”在你向孩子表达的过程中,眼神和身体的接触会进一步增强称赞的真诚程度。你一定要确保自己是真诚的,受到依附性养育的孩子会一眼就看穿缺乏诚意的称赞,而且会唯恐避之不及。当你听到你的孩子们相互称赞的时候,你也应该赞扬一下自己为他们做出的榜样。
自我价值感比较差的孩子既难以对别人进行赞扬,也难以接受别人的称赞。他们揣度着别人会怎样看待他们做出的恭维,为此而心烦意乱,因而干脆就闭上嘴巴。他们感到自己是根本不值得称赞的,因而会对别人给予他们的赞扬不予理会。如果你自己差不多就是这样的人,那你就应该学会去赞扬别人并且接受别人的称赞,从而为孩子做出榜样。可以这样来称赞一下自己:“我今天的销售情况真不错!”当孩子称赞道“你是最好的妈妈”时,你应该说:“谢谢你,亲爱的,我很高兴听到这样的话。”以此表示对他的谢意。有些父母经常听到孩子这样的称赞,但总是不愿意接受孩子的真诚,通过外在的反应(长吁短叹、皱眉头、耸肩或者愁眉苦脸)以及内心的愧疚感来拒绝孩子。如果你就是这样的话,那么开始相信你孩子的直觉意识吧——对于这个孩子,你是最好的父母。父母的自我形象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自信心,影响着孩子轻松自如地做出赞扬和接受称赞的能力。
赞扬时要注意的问题尽管运用得当的称赞能够塑造孩子的行为,但它并不是强化良好行为的唯一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它起的作用是肤浅的、表面的。赞扬只是一种外部激励因素。养育孩子的终极目标是培养自律——内在的激励机制。孩子得了好的分数我们就会给予表扬,而且我们总是通过给孩子灌输好分数是通向成功的门票的思想来诱导他们。我们总是将自己对孩子的称赞变得更为低调,对孩子说:“你觉得自己的成绩单怎么样?我们希望你得到好的分数,主要是因为这样开心的是你自己。”在有可能的时候,应该把焦点转回到孩子的感受上:“你刚才背诵得很不错,你心里一定是感到很轻松、很自豪。”为了使赞扬能够取得最好的行为塑造效果,应该创造条件来帮助孩子们懂得如何称赞自己以及在什么时候称赞自己。
西尔斯经典链接:期待良好的行为
过度的赞扬会给孩子这么一个信息:服从和良好行为并不是必需的。比较好的做法是给孩子这样一个信息:他所做的正是你所期待的,他做的事情并不出格。这样,你就能让孩子们主动地去满足你的期望。有时候,为了打破一个消极的循环,你需要做的仅仅就是去期待良好的行为。你要把孩子们看成是真的会做出正确的选择,应该采取这样的态度来对待他们。要是父母并不期望孩子们会服从,那么他们往往就真的不会听话。
有选择地进行忽略
为了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保持为人父母的理智,我们夫妻俩在某些情况下对孩子们抓得很严,而在另一些方面则是相当宽松的。我们俩学会了忽略那些“小过失”,而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些“大错误”上。所谓小过失指的是某个行为尽管让人感到讨厌,但不会对人、对动物、或者对财产造成损害,或者即使不加以纠正也不会导致发生大的错误。这种孩子气的、不负责任的行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孩子的逐渐成熟而得到自我纠正。
忽略孩子的小过失有助于孩子尊重父母对各种事情所给出的限制,比如,“我不会为小事情而争论不休”。一天,两个5岁大的孩子在我们的前院里玩耍,他们为一个玩具而发生了争吵,谁都没有受伤。他们想把玛莎拉入到他们的争吵当中,但玛莎只是简单地说:“你们都是大孩子了,怎么还像小孩子一样。”然后就走开了。两个孩子领悟到了事情的关键,自己就把问题解决了。
如果对于孩子的良好行为你会毫不犹豫地表示赞赏,那么对那些不良的行为进行忽略会起到最好的效果。孩子打断了你的谈话,如果你忽略他的这种小过失,并且自己更多地使用有礼貌的称呼,那么孩子就能学会采用说“对不起”的办法来插入你的谈话。你应该忽略的是孩子微不足道的错误行为,而不是孩子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