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会根据快乐原则来做出行为:得到回报的行为会继续下去,得不到回报的行为会终止。因此,为了使孩子好的行为继续下去,你要及时给孩子奖励,并且奖励必须是孩子喜欢和热切盼望的东西。
改变夸奖的形式要想让你的孩子保持注意力,你必须变换着方式来对他表示赞赏。当你走过杂物间敞开着的门口,可以对孩子说一声:“干得好!”对于自己穿衣服的孩子,可以竖起大拇指,用身体语言来赞许他。在大家庭当中,书面的表扬有特别的作用,它们显示出额外的关照。私下里的表扬也能起到作用。你可以在枕头上留一张“干得漂亮”的小纸条,在孩子的家庭作业上贴一张写着“完成”的便签,也可以给孩子各种各样的信息,向他表示你在注意他,而且你对他感到满意。
西尔斯经典链接:养育中的谈话
管教孩子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学会怎样与孩子谈话。通过你自己与孩子谈话的方式,你教会了孩子如何与别人交谈。下面列出了我们在与儿女们相处当中所学到的一些谈话技巧:
在指导孩子之前首先要亲近孩子。在给你的孩子以指导之前,你应该蹲下来,视线和他的眼睛处在同一水平线上,与他进行目光的接触,从而引起他的注意。应该这样教他集中注意力:“我需要你的眼睛看着我。”在你倾听孩子诉说的时候,你自己也要采用相同的身体语言,眼睛看着他。有一点要注意,你看孩子的目光不能太尖锐,以免让孩子觉得你盯着他是要控制他而不是与他亲近。
要称呼孩子。在对孩子提出要求时,首先称呼他的名字:“斯蒂芬,请你……,好吗?”保持扼要。我们一直坚持只说一句话的原则:头一句话决主要的指示。你越是啰啰唆唆,你的孩子就越有可能变得对父母的话置若罔闻。在与孩子谈论一个问题的时候,一个很常见的错误就是说得太多,这种做法会让你的孩子觉得你自己都不确定你想要说什么。保持简单。你应该用单音节的词来构成简短的句子。可以去听一听孩子们是怎样相互交流的,并且记录下来。当孩子表现出目光散乱、心不在焉时,那就说明他们压根不明白你在说什么。
在指导孩子之前先与她亲近
要求孩子向你重复你对他的要求。如果他重复不了的话,那就是你对他提出的要求太长、太复杂了。
提出孩子无法拒绝的要求。你可以和2~3岁的孩子讲道理,尤其是要避免情绪上的对抗:“劳琳,穿上衣服,这样你才能到外面去玩。”你应该向孩子说明你对他的要求能给他带来什么好处,向他讲明道理,让他难以拒绝。这样做能够给他以动因,使他放弃自己原先固守的立场,让他去做你要求他做的事。
要采用积极的方式。不要对孩子说:“不许跑!”而要这么说:“在屋子里的时候我们要慢慢走,到了外面你才可以跑。”
在你发出的各种指令前面加上“我想要……”。不要对孩子说:“下来!”而要这么说:“我想要你下来。”也不要对孩子说:“现在该轮到贝基了。”可以这么说:“我想要你现在让贝基玩一次。”对于那些想让大人高兴而又不喜欢被别人呼来喝去的孩子,这样的办法能起到很好的效果。通过对孩子说“我想要”,你就为他提供了顺从你的动机,而不仅仅是对他下命令。
“在……之后,就……”。“在你刷了牙齿之后,我们就来开始讲故事。”“在你的任务完成之后,就可以去玩了。”“在……之后”这种说法背后隐藏的意思是你期望孩子服从你,比对孩子说“如果……”更有效。“如果……”意味着你的孩子可以有选择,而实际上你并不打算让他选择去做别的事情。
先走到孩子身边去,然后再提出要求。不要对孩子这样大喊大叫:“把电视关掉,现在该吃饭了!”你应该走进孩子看电视的房间,花几分钟时间和他一起体验他的乐趣,然后在电视里插播广告的时候让他关掉电视。走到孩子的身边去,这将显示出你对孩子提出要求的态度是认真的;否则的话,孩子会认为你对他提出的要求是可听可不听的。
为孩子提供多种选择。“你想先穿上睡衣还是先刷牙?”“是穿红衬衫还是穿蓝衬衫?”
要依据孩子的成长情况,正确地对孩子说话。孩子年纪越小,你对他说的话就应该越简短。必须考虑孩子的理解程度。例如,父母们犯的一个常见错误是向3岁的孩子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为什么那样做?”就算是对于成年人来说,大多数也无法回答这样的问题来解释自己的行为。你可以试一试换一种说法:“我们来谈谈你做的事情。”
对孩子说话要符合社交礼貌。即使是2岁的孩子也会明白“请”字的意思。你应该希望你的孩子讲礼貌,孩子们不应该认为礼貌是可有可无的。因此,你希望孩子们用什么方式与你说话,你就必须在与他们说话时首先采用这种方式。
要采用正确的心理学方法对孩子说话。喜欢对孩子进行恐吓和批评的人往往会使孩子采取提防的态度。“你如何、如何”的说法会让孩子不愿意与你说话。而“我如何、如何”的说法就不是指责式的。不要对孩子说:“你最好这样做……”或者“你必须……”,而可以这么说:“我希望你……”或者“我很高兴你能够……”。不要说“你必须把桌子收拾干净”,而应该这样说:“我需要你把桌子收拾干净。”如果你要向孩子提出一个引导性的问题,而答案必然会是否定的,那么你就根本别去提这样的问题。如果问他:“你可以把你的衣服捡起来吗?”不会起作用,那就只有这么对他说:“请把你的衣服捡起来。”
写成书面的形式。对孩子的提醒难免会变成唠叨,特别是对于那些十岁刚出头的孩子,他们会觉得你一遍又一遍的告诫简直是把他们置于了被奴役的境地。其实你不用说一个字就可以与他们交流。你可以用一个便笺本和铅笔来与孩子交谈,给孩子留下幽默的便条,然后就可以到一边歇着去,看着孩子照你的话去做。
用话语让孩子平静下来。孩子叫喊得越大声,你就要回答得越轻柔。你应该让孩子自由地发表他的意见,同时又要不时地插上几句:“我明白。”或者“我能帮你吗?”有时候,只要旁边有一个体贴的倾听者,就能让孩子的怒气平息下来。如果你和他一般见识,那么你就要面对双倍的怒气。在他面前,你应该具有成年人的表现。
安抚孩子的情绪。在你向孩子发出指令之前,你应该恢复孩子情绪上的平静,否则的话你只会浪费时间。当孩子情绪失控的时候,他是什么都听不进去的。
重复你对孩子说的话。初学走路的孩子需要你反复地对他说上一千遍。两岁以下的孩子很难将你对他的指导转化为他自己内在的禀性。大多数3岁的孩子开始将你对他们的指导内在化为自己的习惯,因此他们会开始听从你提出的要求。随着孩子的渐渐长大,你就越来越不需要对他进行重复。10岁出头的孩子会把你的重复看做是唠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