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位有直觉能力的、慈爱的母亲,对孩子们有着强烈的亲密情感,并且能够采用大量的、各种各样的其他办法来代替打屁股。“曾经有那么几次,我们打了孩子们的屁股,那是在他们3~5岁的时候。那时,我们的女儿挨过三四次打,我们的儿子大概挨过一两次。我不喜欢看到孩子们发着脾气、胡作非为地失去控制,他们需要一些帮助,要让他们恢复自我控制。因此当他们偶尔确实失去控制的时候,我们就打了他们的屁股。记得有一次,我们的儿子发起了脾气,我丈夫对他说:‘看来我必须打你一顿屁股了,好让你停下来。’这让小家伙害怕了,让他重新恢复了自我控制。”
其他父母可能会采取不同的办法处理这样的问题,可能会用不同的方式来对发脾气作出反应。不管具体采用的办法、方式是什么,这些父母都了解他们的孩子,也了解他们自己对于“失控”行为的容忍程度。我明确地认识到:打屁股之所以能够起作用,原因就在于它具有威吓价值,只要它是第一次(或者很少)发生的话。它能够引起孩子的注意,因为这些父母轻易不打孩子的屁股,只有在他们实在容忍不了的情况下才使用这种手段。
确定打屁股在你的全部管教手段中的地位当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你是否会像条件反射一样,不假思索地扬起巴掌摆出要打孩子的架势,或者顺手就操起木勺?在你靠近孩子的时候,如果你突然扬起手他都会畏怯地退缩,那就说明你会条件反射地打孩子。你不假思索地打孩子的屁股是十分有害的,有这么几个原因:你是出于愤怒才打孩子屁股的,因此你会下手得比预想的重,而且你不会为自己留出时间去考虑尝试其他的管教办法。如果你决心要把打屁股从你纠正孩子的全部办法中排除出去,那就会激发你去采用其他办法,而不是想都不想地马上就采取“责打的方式”。
不要在盛怒之中打孩子如果你总是怒气冲冲,习惯于冲动地打人,那你应该认识到你很可能会虐待性地、危险地打孩子的屁股。有些孩子会老是去触发大人身上的“怒气开关”,而有些大人身上有着许多非常敏感的怒气开关。在你打了孩子的屁股之后,应该检查一下你自己的感受。你打孩子的屁股是为了惩罚孩子,还是为了发泄自己的怒气?到底是谁应该被打屁股?是你自己,还是孩子?玛莎曾经这么说过:“以前,在我真的打了孩子屁股的时候,我从来都没有觉得这种做法是对的。我并不是因为孩子的行为实在不好才打他的,而是因为孩子的行为给我添了麻烦,所以我向孩子发泄。过去我会在盛怒当中重重地责打我们的头两个孩子,在我打他们的时候,脑海里会浮现起我自己小时候被怒火中烧的大人痛打的情形,正是这些回忆使我认识到我打自己的孩子实在是错误的。”
不要侵犯你的孩子把孩子的裤子脱掉,好让你直接打在孩子的皮肉上,这种做法是对孩子个人空间和私有空间的侵犯,有伤孩子的自尊心,会让孩子感受到性的威胁和困惑。因此,对于那种让孩子光着屁股趴在你大腿上的传统形象,你应该坚决地加以拒绝。
那么,你到底是应该用巴掌打孩子的屁股,还是应该用木板或者细软的鞭子来打呢?如果你能够避免太过用力的话,那么使用上述的任何一种东西都不会在孩子的上造成永久的伤害。我们明确地反对使用的一种打屁股工具是木勺,因为我们已经见识过这种像棍棒一样的工具对孩子身体所造成的伤害。不管你是用一件东西还是用你的手来打孩子的屁股,只要是在孩子的屁股上留下了青紫的印记(瘀伤),那么这种打屁股就是错误的。即使真的要打孩子,也应该张开你的巴掌——紧紧握着的拳头会用力太重,会对孩子造成太大的伤害。
解释打屁股的原因单纯地打孩子的屁股而不作任何解释,这对于管教孩子起不到任何作用。实际上,研究已经表明,在打孩子之前给他一个合理的解释,然后再平静地打他的屁股,这样的做法要好得多,而且不容易对孩子造成伤害。对惩罚作出解释,这么做对责打者和挨打者都有治疗作用。这种办法能够帮助你认清你的行为是否恰当,还能够使孩子不太可能再去重复错误行为,为孩子提供了机会去判断你的行为的公正性,把他作为一个讲道理的人来对待,由此就维护了他的自我形象。如果他认为自己根本没有挨打的理由,那他必定会对你打他的屁股感到气愤和屈辱。
要让孩子明白他为什么会被打屁股,这有助于驱散他心头愤怒情感的阴霾,促使他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在你向孩子进行解释的过程中,如果你开始意识到自己没有正确地了解实际情况,或者你的内心有个声音告诉你其实有更好的办法来处理所面临的局面,那么你就必须放弃打孩子屁股的做法,尽可能地转而采用另外的纠正措施,并且在内心里要提醒自己对整个的情况考虑得更为周全一些。
不到3岁的孩子难以完全听懂你对他做的解释;他所明白的只是他会挨打,而且打屁股是由于他做错了事而引起的。他太幼小了,以至于还不能把自己这个人和自己的行为相区分,因而即使你告诉他“那是一件不该做的坏事”,他也会认为是他自己这个“人”不好。
扪心自问:打屁股管用吗每隔一两个月,你就应该对自己纠正孩子行为的各种手段作一次评估,尤其需要评价一下对孩子的体罚措施。哪种方法能起到作用?你的孩子是否比较少犯错误了呢?你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有没有得到改善?孩子的自我价值感是否得到了增强?如果所有这些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你对孩子行为的各项纠正措施就是走在了正确的轨道上。如果你过重、过多地打孩子的屁股,那么这种手段很显然是不会起作用的,你必须考虑采用其他的办法。任何一种管教孩子的办法只要不能奏效,你就必须放弃它。如果你发现孩子犯的错误比以前多了,那么你必须考虑采取其他的纠正方式。要是你的所作所为拉开了你和孩子之间的距离,那么你的行为也应该加以改变。
西尔斯经典链接:恰当而均衡的惩罚
惩罚有着一段起伏变幻的历史。在“老式的”养育中,体罚是最为流行的。实际上,管教就被等同于惩罚。在“新式的”养育中,惩罚已经不再提倡了。事实上,上述的两种极端都是不健康的。
一个孩子如果被过多地责罚(或者过重地惩罚),那么他的良好举止主要是出于对惩罚者或者打他的人的惧怕,而不是为了获得正确地行为举止所带来的满足感。对于这样的孩子来说,惧怕和怒气会成为他个性的一部分,孩子和打他的人之间就会产生距离,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会变成一场力量的对抗。有时候,行为通过惩罚来控制的孩子看起来好像“很乖”。“他知道还是不出格比较好。否则的话,我会管教他。”其实这种孩子根本不知道什么才是好的,他只知道如果他做错了事情就会受到惩罚。在孩子这种良好表现的下面,涌动着随时会爆发出来的怒火,一旦受到惩罚的威胁消失之后,这种怒火就会发泄出来,成为难以控制的不良行为。如果责罚在家庭的整个氛围中占据了主导地位,那么恐惧就会超越信赖,孩子就很可能会变得怒气冲冲、具有侵害性、消沉和闷闷不乐。同时,他还被剥夺了机会去犯那些小孩子必然会犯的错误,也就没有机会亲身去了解他的那些错误行为会带来哪些必然的后果。孩子一旦受到了过度的责罚,他就会对犯错误变得过分谨慎小心,从而不愿意去冒险尝试任何会使自己惹上麻烦的行动。这样,他就失去了孩子的率真——他的生活会十分的安稳,但是他会丧失掉通情达理的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