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其他类型>西尔斯育儿经(最新版)> 第27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7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4)(1 / 2)

如果你的愤怒失去了控制,那就必须寻求专家的帮助。你必须认识到,即使作为一个成年人,内心感到愤怒也并没有什么错(请记住——你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不幸的是,我们中的许多人在孩童时期受到了这样的教育:愤怒是不对的、有罪的,甚至是非常可怕的。愤怒本身并没有什么对和错,会产生错误的是我们在愤怒时所做出的行为。不管内心有什么样的情感(愤怒、害怕,甚至是爱恋),脸上始终保持平静,这是情感上成熟的标志。你的孩子是通过对你的观察和模仿来学会处理他自己的愤怒的。我们的目的是接受和交流自己的情感(这样,我们的孩子就能知道我们是具有真实情感的人),同时给孩子们做出榜样,使他们像我们所期盼的那样成长为真实的人。

如果你和孩子之间有着健康的关系,那你就不必担心偶尔的脾气发作会伤害你的孩子。实际上,让孩子知道你在恼怒或者生气是有益的,真诚的交流有时候需要真诚的愤怒,当然这种愤怒必须以不吓唬孩子、不羞辱孩子为前提。下面我们来看一位妈妈(她和孩子之间有着健康的亲情依附关系)怎样采用有益的愤怒来与她的孩子进行交流:

当我的孩子萨米3岁时,有一天我简直被他的行为激怒了。那次我丈夫事业上遇到了挫折,我们情绪都非常低落。那天他格外地不听话,我们不断地让他停下来,但他根本听不进去,于是我们就只好强迫他回自己的房间去待着。我把他放在床上坐着,他挣脱我,跑向房门。我只能更强硬一点,让他重新坐回床上去(好像有一种摆脱不了的愿望在牢牢地吸引着他)。他当然又挣脱我,跑向房门。我更用力地把他放到床上坐着,并且生起气来。我也坐到床上对他叫着说:“你给我听着!你以为这对我来说是很好玩的游戏吗?根本不是,实际上我很讨厌这么做。你知道为什么我会待在这儿?你知道为什么我一次一次地坚持着,直到你乖乖地为止吗?那是因为我爱你,我可不能袖手旁观地看着你长大后像个蠢货一样!”我实在是怒不可遏,在说“我爱你”的时候都克制不住满腔怒火地对他大吼。

然而,萨米在听到我说“蠢货”这个词时大笑了起来。他的笑并不是担心自己身上会发生些什么的神经质的大笑,而是一种毫不做作地觉得某件事好玩的傻笑。我这才意识到他过去从来没有听到过“蠢货”这个词。他会认为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我猜想,这个词一定在萨米的想象中呈现出一幅滑稽的心理图像。尽管萨米的这个举动有点不严肃,却正好提供了我们所需要的良机,让我们可以平静下来,通过温和地说“我爱你”和相互间的拥抱来解决问题。这样,他在自己的房间里乖乖地按我们的要求待了一段时间,过后得到了我们更多的爱和拥抱。

对于这个故事,我得出的相关看法是:你可以在书本上读到所有你想知道的怎样教育孩子的知识,包括应该怎样做才是正确的,但是在你们冲突时盛怒的情况下,如果你对孩子感到不知所措,那么你就应该恢复自己的本来面目,本能地想什么就说什么。当然,如果把握得不好的话,这种做法是很危险的,具有潜在的破坏力。然而,如果你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坚实的亲情依附的基础上,那么你尽情地发泄你的情感对管教孩子会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有时候,真诚、不矫揉造作是穿透孩子心理防线的唯一办法。

要学会处理愤怒

任何人、任何家庭都不会是从来不发火的,也根本做不到从来不发火。下面的一些方法可以使愤怒的情绪为你所用。

帮助孩子得到内心的平和研究表明,与父母关系亲密的孩子和母亲之间比较少相互发脾气。我们自己的经验也支持了这个观察结果。与父母关系亲密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内心始终洋溢着幸福感,父母为他做出了内心平和、安宁的榜样。他当然会生气,但他懂得去处理自己的怒火,不让愤怒主宰他的性情。与孩子关系亲密的父母十分了解自己的孩子,因此他们不太可能创造环境去引发他们自己和孩子的怒火。

西尔斯经典链接:欢笑——治疗愤怒的特效药

幽默能够驱散愤怒,能够防止微不足道的烦恼激化成为满腔的怒火。我们的孩子很喜欢吃通心粉——汤汁越浓,他们就越喜欢。一次晚餐时,我们让大一点的孩子负责照料2岁和5岁的小家伙,他们俩正磨磨蹭蹭地拨弄着自己面前的粘糊糊的通心粉。就像一个大家庭中常常会发生的那样,最大的孩子把责任推给了老二,而且依次地推下去:“你瞧那两个小家伙……”最后,劳琳和斯蒂芬根本就没人管了,于是他们之间就爆发了一场通心粉大战。当我们发现到处粘糊糊地搞得一塌糊涂时,我们责骂了那些大一点的孩子为什么不阻止这样的事发生。当我们对他们大吼大叫的时候,他们相互间也吼叫着。劳琳和斯蒂芬抬眼望着生气的哥哥、姐姐,他们的面颊和前额沾满了汤汁,通心粉挂在他们的头发上。我们所有的人都开怀大笑起来,大家都心情愉快地一起动手来给那两个孩子擦洗并打扫弄得乱七八糟的环境。现在,当我们要把自己的权力委派给孩子时,我们总是很小心地首先考虑孩子的年龄能否使他真正地承担起责任。

而与父母感情不亲密的孩子被内心的慌乱所支配着。在内心深处,这样的孩子感到他的自我当中失落了某件重要的东西,他对此感到愤怒(顺便提一下,这种失落感有可能会延续到成人时期)。这种空虚感很有可能表现为孩子对自己和对父母的愤怒,使得整个家庭面临着人人都怒气冲冲的危险。

西尔斯经典链接:享有内心的平和

许多成年人为了获得他们过去在成长过程中未能享有的内心平和,会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来尝试各种不同的哲学、宗教,阅读各种自我帮助的书籍,参加各种支援团体,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或者转而求助于药物或其他上瘾的嗜好。他们不可能找到内心的平和,因为他们根本弄不清楚要追寻的东西是什么。而受到父母依附性养育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体验着内心的平和,因而知道内心平和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如果遇到了生活当中无法避免的挫折,他们会暂时地失去幸福感,但总能把它重新找回来,因为他们知道要寻找的是什么。他们有着找到内心平和的情感技巧,在他们长大成人后会更易于进行深入的心灵内省。

不要对孩子的愤怒漫不经心从孩子的学步期开始,你就应该鼓励你的孩子去辨别什么时候他是生气了。你要做一个全神贯注的倾听者,帮助孩子说出他的情感。如果有一个愿意给予帮助的听众在旁边给予理解、同情,而不是加以评判,孩子们常常就会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从而摆脱内心的焦躁。一次,我们8岁大的孩子马修坚持要看一个电视节目,我不同意,他发起脾气来。马修觉得他实在是不能不看这个节目,而我认为这个电视节目的内容对于他的个性成长和家庭和谐都是有害的。当马修为自己的立场进行辩护的时候,我专心地听着,不加任何评判。在他陈述完他的理由之后,我也摆出了我的理由。我平和而又威严地列出了我的看法,让马修知道我理解他的观点,但不能同意他。我让他明白我是爸爸,因此我有权决定他可以看什么电视节目,我的决定是不会动摇的。我们谈论起做什么事可以来代替看电视。马修渐渐地明白了不值得为这个电视节目而大动肝火。在我们谈话的进行当中,他止住了眼泪,涨红的小脸放松了起来。我确信他的脉搏跳动也平静下来了。然后我们去外面,玩接球游戏来代替看电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