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其他类型>西尔斯育儿经(最新版)> 第27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7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4)(2 / 2)

西尔斯经典链接:帮助“愤怒的孩子”

习惯性地犯错误的孩子常常怒气冲冲。如果你的孩子看起来总是“不乖”,你“不知道还能对他做些什么”,或者孩子表现得很孤僻,那么你就应该透过表面现象仔细地探究使孩子生气的深层原因。在为这些孩子的父母提供咨询、辅导的过程中,我找到了两个原因:要么是家庭里火药味很浓——父母双方或者其中一方动不动就发火,于是孩子接纳了这种愤怒的情感,把它作为自我情感的一部分;要么是因为孩子的幸福感受到了威胁,从而使他心生愤怒。要对老是做错事的孩子或者常常表现得“不乖”的孩子进行帮助,往往首先要对家庭生活进行全面的调整。应该将孩子生活中的影响因素逐一列举出来。是什么因素加强了他的自尊心?什么因素将自尊心削弱了?他的哪些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什么样的内心焦虑是他发火的根本原因?孩子的愤怒只是海面上露出的冰山一角,它发出了警示,海面下看不见的部分需要我们的认真对待。

内心的愤怒常常会使孩子变得孤僻起来。为了使摇摇欲坠的自我形象免遭侵袭,愤怒的孩子会拼命地抗争,裹上一层坚硬的外壳。他在表面上看起来相当平静,但严密的掩盖之下是一腔紧张地压抑着的情感,好比紧紧盖着的高压锅里滚烫的蒸汽,需要认真对待并加以疏导。如果把情感的盖子紧紧地捂住的话,孩子就会变得孤僻,逃避那些可能会引起他怒火爆发的人际交流。这就是我们建议父母要用孩子的眼光、孩子的思维方式来看问题的原因——同样的事物,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和用大人的眼光来看是完全不一样的。

如果孩子感到自己是一个“坏孩子”,他就会彻底垮掉。除非这种认识被扭转过来,否则,孩子在长大后就真的会扮演起坏孩子的角色。为了使孩子摆脱认为自己“坏”的感觉,你应该想办法增强他的信心,对他说:“你一点儿都不坏,你只是还年轻,年轻人往往是会干蠢事的。可是爸爸正在帮助你不再做那些蠢事,所以,长大了你会感到自己正像爸爸心目中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个出色的人。”这就向孩子传递了一个信息,你十分细心地发现了孩子在不良行为背后的真实形象。

西尔斯经典链接:为追求完美的孩子减轻负担

孩子们必须懂得犯错误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你应该向孩子示范处理错误的各种方法,从而为紧张不安的孩子减轻心理负担。如果你打翻了咖啡,可以来自嘲一下:“我想我今天赢得了‘脏乱先生’的称号。”当你把购物清单忘在家里的时候,不要大吼大叫地责怪别人。孩子们知道大人也会把事情弄得一团糟。犯点错误没什么了不起,做不到完美也很正常。对于完美主义者来说,特别会感到别人对他的认可以及他自己的价值取决于自己在家里和在学校不犯错误。我们注意到,当马修不能把一项任务完成得很完美的时候,他会对自己十分严厉。他这么做,我们认为是从我们身上学会了对待自己的错误感到愤怒的态度。一次他看到我们想办法减轻了自己的心理负担,之后他也就学会了减轻自己的压力。错误是一条很好的学习途径,在家里我们进行了许多这样的学习。在我们家当一个人犯错误的时候,一定有人会在一旁发表这样的意见:“好了,现在我们从这件事当中能吸取什么教训呢?”如果大家心里都充满了愤怒,那么这种办法是起不到作用的。所以你要小心,如果有人打翻了咖啡或者撕破了裤子,可千万别对他发火。只要说:“我们可以从这件事当中学到什么呢?”然后,甚至可以把这件事当做笑料来寻一番开心。

父母内心的平和

为了帮助孩子拥有内心的平和,你自己必须拥有平和的心境。我们认为这个观点能够用来解释为什么有些大人能够相当顺利地进入为人父母的角色,而另一些人却在这种角色的扮演中苦苦地挣扎。并不是每个人在内心都享有通过依附性养育培养起来的幸福感。如果你自己在儿童时期没有体验过让你心里感到安全的亲密感情,那么在长大成人后很可能因为缺乏内心的平和而痛苦挣扎。即使是依附性养育的孩子,在进入成年期的过程中也必须努力地保持精神上的追求,从而找到生活的目标以及为我们每一个人所需要的内心深处的平和。这是一个贯穿我们一生的人生之旅,既令人兴奋又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既有很高的要求又令人心情愉快。

抚平过去的愤怒所留下的创伤为人父母对你自己具有心理治疗作用,它可以让你看清楚自己的问题所在,并激励你去克服这些问题。如果心头郁积的怒火占据了你过去的时光,那么在你不自觉地做出伤害孩子的举动之前,你首先必须采取步骤来治愈自己的心理病症。研究已经表明,要是妈妈经常发火的话,孩子就可能很难管教。你应该弄清楚过去出现的哪些问题会导致你现在经常发脾气。在你的孩童时期,你是否被虐待过或者被粗暴地惩罚过?你是不是很难控制自己的脾气?你有没有意识到自己缺乏内心的平和?你还应该认真地弄清楚目前是哪些因素让你心中充满怒气,是对职业、配偶的失望,还是对你自己或孩子的不满意?请你记住,你自己就是内心情绪的一面镜子。如果你的孩子看到的总是一副生气的面孔,听到的总是愤怒的声音,那么他很有可能也会成为这样的人。

坚持你的看法每个人都会有被触怒的时候。有些父母很容易就会大发脾气,当他们盛怒发作的时候,连家里的小狗都会躲得远远的。这样的父母可以试试下面的练习:

第一步,将孩子的“过失行为”分成“小过失”(令人讨厌和恼怒的行为)以及“大错误”(伤害自己、他人或者财物),“小过失”是你不值得去劳神为之生气的,而面对“大错误”你必须作出反应,既是为了你自己也是为了孩子。

第二步,对你自己进行调整,使自己不受孩子那些“小过失”的困扰。有些话你应该记在脑子里,下次你或孩子打翻了什么东西的时候你可以把这些话“播放”出来:“我很生气,但我能控制住自己。”“意外发生了。”“在这个地方,我是大人,应该承担责任。”“我恼火是因为这一片混乱,不是冲着孩子来的。”“我会保持冷静,我们都会从中吸取教训。”你应该通过排练来一遍又一遍地反复练习这些句子。也可以加上下面的这些话:“糟糕!我弄得一团糟。”“我得赶快去拿毛巾来。”“没关系,我会帮你擦干净的。”你会注意到,这么对孩子说,与你自己小时候所听到的那些粗暴的训斥存在着鲜明的对照。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像说的那么容易。

在现实生活中,当“小过失”真正出现的时候,你应该努力调整情绪来控制自己。你可以做一个深呼吸,到外面走一走,保持冷静,思考你的对策,然后再回到出事现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