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其他类型>西尔斯育儿经(最新版)> 第25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5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22)(2 / 2)

·“别再来烦我。”

·“你一点儿都不冷。”(或者一点儿都不饿、一点儿都不渴等等)

你应该试着帮助你的孩子去弄清楚他自己的情感到底是什么:

·“难道你认为自己是坏孩子吗?”

·“那让你生气了?”

·“噢,那一定伤着你了。”

·“那让你很伤心吗?”

·“真是好幸福啊!”

·“那真的让你很伤心,是吗?”

·“你的膝盖擦伤了,一定很痛。”

·“我敢打赌,你感觉不错。”

过了6岁之后,孩子能够承担起更大的责任来保持家庭的和谐。如果你7岁的孩子满怀憎恨地瞪着你,看起来一心想要调皮捣蛋,而且拒绝你主动与他进行的交流,这时,你可以平静地要求他到另一个房间里去,以免他那令人讨厌的情绪影响你们之间的融洽。

情感与孩子相共鸣在我们为人父母的早年生涯中,我学到了一套了解孩子情感的有用办法,这套办法是通过观察玛莎如何回应孩子的情绪爆发而得出的。举例来说,当一个孩子受了一点点的擦伤而向我们跑来时,我马上就会扮演起我的医生角色,对情况作一个客观的评价。我十分专注地查看着孩子伤处的外观表现、对受伤的情况做着判断,因而在心情上没能与孩子的情绪相一致。在他表达自己情感的时候,我的大脑却陷入苦思冥想,研究着这个擦伤到底有多严重。

而玛莎就不是这样,她能够使自己的情感和孩子相共鸣。她并不是僵化地用自己成人的思想来考虑问题,而是马上就用孩子的眼光来进行思考。她首先在情感上就和孩子的情感状态相一致了。如果孩子的情感表明他的受伤情况达到了“10级”的话,那么玛莎对他的同情也会达到“10级”。她正运用着世界上最古老的协商技巧:首先,满足对方提出的要求,然后再引导他们来满足你的想法。玛莎会开始逐渐地减轻他焦虑的表情,这能够帮助孩子放松下来,慢慢地认识到那一点擦伤对他来说并不是世界末日。他会意识到,如果那点擦伤在妈妈眼里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的话,那么他自己也不值得把精力去花在它上面,他会重新去玩他的游戏,开心地让大家看他手指上包着的止血贴。

西尔斯经典链接:教孩子学会请求别人的帮助

每个孩子都需要懂得如何请求别人的帮助。寻求别人的帮助,不仅对学习来说是十分必要的,而且也是一种与帮助者拉近距离的方式。你应该请求孩子帮你来完成各种各样的任务,向他解释即便是你也需要帮助,从而为孩子作出寻求帮助的榜样。孩子向别人提供帮助能使他感到自己被别人所需要,因此自己很有价值,在他的内心培植了家庭成员间应该相互帮助的信念。得到了父母愉快帮助的孩子会比较有能力去寻求其他成年人的帮助,比如老师、教练以及他们生活中的其他大人。

“我的伤要紧吗?”你应该等待孩子主动来要求你帮助。许多时候当我们看见孩子“啪”地一声摔倒,我们紧张得眼泪都要掉出来了,但是孩子自己会爬起来,然后偷偷地朝我们瞄一眼。如果我们当时看上去十分担心,并且心急火燎地马上冲过去的话,孩子就会从我们这里得到心理暗示,于是他的意志一下子就崩溃了。而如果我们平静地待在一边的话,孩子就常常会不在乎那点小小的疼痛,继续玩下去。

做一个心灵相通的倾听者我们全家曾做过一次短途旅行,在准备过程中我们细心地为11岁的女儿埃琳挑选了一个飞机上的座位,好让她坐飞机时有个看电影的好位置。当我们登机后,她很不喜欢自己的座位,因为她不能和我们挨着坐在一起。我们并没有因为她不懂我们的好心而训斥她,而是倾听她的理由,听她解释为什么会感到不开心。我们听她讲完,然后想办法让她知道如果和我们坐在一起,就没办法有一个看电影的好视角。在她继续为自己的要求辩解的时候,我们看出来,她已经开始发觉自己的位置确实比较好。于是我们就把与她之间的讨论从刚才冲突的话题中引开去,很简单地对她说:“你可以随便去坐你喜欢的座位。”这么做,给了她一个保全面子的机会去做出选择,她最终还是选择了原来的位子。

西尔斯经典链接:找出孩子行为的“言外之意”

安德鲁和玛丽对他们的孩子迈克尔进行了依附性养育,迈克尔现在3岁了。玛丽曾经讲述过一个例子,她认为这个例子反映出与孩子的亲密情感十分有助于他们对孩子的管教:“一个晚上,安德鲁很晚才下班回家,这种情况已经持续整整1个星期了。我们播放了迈克尔最喜爱的录像片《音乐之声》,大家都坐下来一起看。迈克尔尽管只有3岁,却具有让人难以置信的沟通本领,但有些时候他仍然没法表达自己想要什么、想说什么。影片开始几分钟后,迈克尔相当生气地叫道:‘关掉!’我们感到很惊讶,对他说:‘可是你很喜欢这个电影啊。出了什么事?’他回答道:‘把它关掉!’并且开始把他周围的那些玩具用力地扔出去。我于是建议他:‘迈克尔,为什么不跟爸爸一起坐在长沙发上看那个影片呢?’他回答说:‘不,我不要有个爸爸。’安德鲁和我相互看着对方,都感到迷惑,迈克尔一直是很喜爱他爸爸的。因此,虽然我们非常想看那部影片,我们还是关掉了录像机,然后询问起还在生气的迈克尔。我们问他是不是影片里的情节让他感到不高兴,他说不是。然后我们再问他为什么不肯跟爸爸一起坐在沙发上,这时他更生气地回答说:‘不,我不要有个爸爸。’这时迈克尔正处在大发一通脾气的边缘,他紧挨着安德鲁,站在地板上,踢着长沙发,好像是要安德鲁叫他停下来。安德鲁没有对迈克尔的这些坏行为大发雷霆,而是对他说:‘你帮爸爸一起修理一些工具,好吗?’顿时,迈克尔的整个脸都亮了起来,他答道:‘好的,我喜欢做这件事。’安德鲁接着又说:‘我还以为你不要有个爸爸了呢。’迈克尔回答说:‘我其实是很想有个爸爸。我要爸爸,这样我就可以和他在一起。’”

“我们想起来,这是整整一个星期以来安德鲁第一次在迈克尔还醒着的时候回到家里。一个小孩子又如何能够像成年人那样说出这样的话呢?‘对不起,爸爸,可不可以下次再看这部影片?我已经整整一个星期没见到你了,我真的很需要和爸爸待上一段时间。’他当然说不出这样的话,但他在尝试着表达自己的意思。”

“在接下来的两个小时中,迈克尔帮着爸爸修理工具。迈克尔很专心,也很合作。在这个夜晚快要结束的时候,迈克尔开始疲倦了。在他将要进入梦乡之前,他对爸爸说:‘谢谢你和我在一起,爸爸。我爱你。’”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