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其他类型>西尔斯育儿经(最新版)> 第9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6)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章 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6)(2 / 2)

与父母感情疏远的孩子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不当的行为上,而且常常是人们指责的对象;或者他会表现得生活在自己的孤独世界中。这样的孩子会变得阴沉、忧郁,大家会觉得他是怨气满腹的捣蛋鬼、坏小子。他那些令人失望的行为实际上是他寻求亲情的一种应对策略。由于缺乏对感情作出判断的尺度,与父母感情疏远的孩子无法懂得如何去重新获得幸福感。他在寻求感情方面存在困难,因为他对曾经失去的东西丧失了信心。这样的情形会导致父母的养育变得漏洞百出,父母可能要花费许多时间去咨询专家的意见。

与父母感情疏远的孩子较少主动去寻求欢乐,周遭很少有让他高兴的事。因此,与孩子感情疏远的父母在家庭环境中就体会不到成就感,这使得他们只有在职业或者不涉及孩子的关系当中去寻求满足。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距离就这样慢慢地越来越远了。与父母感情亲近的孩子能给大家带来欢乐、具有亲和力。而与父母感情疏远的孩子正好相反,小伙伴们都唯恐避之不及,他甚至还会排斥那些能够帮助他产生亲情的人。因此,在感情方面,往往是富者越富,而贫者越贫。

通过向专家咨询,这样的孩子还是能够和父母亲密起来,他们之间能够出现给彼此都带来最大益处的养育关系。当然,这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才能做到,因为自然地形成最佳亲子关系的时机已经被错过了。新生婴儿比6岁或9岁的孩子更容易为父母所接纳。越早与孩子建立起亲密的感情,以后就越能保持这种亲密。

依附性养育形成了父母与孩子间的亲密依附性养育的孩子有着一种特别的神情,让你在人群中一眼就能认出他们。他们看着别人时神情专注,他们由衷地对别人感兴趣。我很喜欢与这样的孩子进行目光交流,因为他们是那么全神贯注。这些孩子会直截了当地看着你的眼睛,原因就在于他们从出生开始就成长在与别人的泰然相处之中,他们与别人关系融洽。他们注视人的眼光既不是紧张、锐利得让人反感,也不是茫茫然缺乏生气,而是真正能吸引人、引起别人关注的目光凝视。

孩子未来的生活质量(对配偶和工作的满意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与人亲密相处的能力。我们访问过的心理治疗师都曾主动告诉我们,他们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治疗对与人亲密相处感到困难的病人身上,而且他们的治疗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努力让他们的病人重新感受到父母之爱。受到父母依附性养育的孩子是在学习与“人”密切联系而不是与“物”密切联系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因而他们就把这种与人亲密相处的能力带入了成年。在许多夜晚我看到2岁的劳伦在床上一点一点地靠向玛莎,紧紧地依偎在她的身边。即使是在这么小的年纪,劳伦都在学习着他终身受用的本领——让人感到亲近的能力。

*这个表格所基于的研究比较了最初两年中的母婴感情和孩子成长后的表现,这些仅仅是统计上的相关性。对孩子的养育方式与孩子将来会长成什么样的人之间并不存在严格的相关性。

西尔斯经典链接:重新建立亲情联结

如果由于健康问题、家庭变迁或者接受了错误的养育建议等原因,使得你在最初的两年中未能与宝宝建立起亲密关系,因而孩子的养育出现了问题,那么你该怎么办呢?

所幸人类天性中的一个优点就是具有乐观向上的精神,能够从一个糟糕的开局回到正确的轨道,最终得到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然而重新建立亲子之间的亲密感情会由于时机不当而困难重重。当然,要建立亲密关系,任何时候都不算太晚。无论你的孩子处于什么年龄,挽回亲子关系的第一步就是仔细地考察你们之间的感情深度。如果感情比较弱,那就应该想办法来加强。你应该记住,孩子的态度不是在一天里形成的,他的行为也不会在一夜之间就有所改变。重新建立感情的过程可能要让你花费6~12个月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要彻底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要积极地参与孩子的各种计划,还要频繁地给孩子以关注,在很多时候只要你与孩子在一起娱乐就够了,我们认识的一位母亲在家里教他6岁的孩子读了一年书;另一位父亲在他频繁的商务旅行中总带着他7岁的孩子。一位父亲这样描述与他执拗的孩子重新建立感情的过程:“就好像是与我们5岁的孩子进行了一年的野营。”你所要做的就是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尽力去做吧,由此自然而然地就会让你能够顺利地管教他。

时机的把握当然是很重要的。正在成长的孩子在需要表现独立性和感受独立性的时候要经历两个发展阶段。在第一个阶段,孩子一般具有拒绝性的表现,会说:“我自己做这件事。”这个阶段很有可能发生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冲突。然后,孩子们又会往后退一步,进入第二阶段——一个接受父母的阶段,这时他们为了必需的情感充实又回到家庭的大本营。在这个阶段,孩子最容易接受父母与他的感情交流。你要等待孩子进入这个亲近阶段:当你在躺椅上阅读杂志的时候孩子坐在了你的身边,这时别再继续读杂志,应该停下来阅读你的孩子。已经长大的孩子重新露出了小时候睡觉前要你给他讲故事的神情,重新表露了要在你的房间里“睡一个晚上”的心迹,你应该尊重孩子与你亲近的要求。当孩子缠在你身旁的时候,你要把握这样的良机来重新与他亲近。如果你选错了时机,在孩子要疏远你的时候去亲近他,那么结果往往是遭到拒绝。

依附性养育帮助你管教执拗的孩子依附性养育对于管教我们称之为“高需求宝宝”的孩子特别有用。有时,父母要到孩子3~4岁的时候才能意识到他们养了一个特殊的宝宝(例如,多动症的孩子,发育迟缓的孩子,或者性情变化无常的坏脾气孩子),他需要特殊形式的管教。依附性养育能帮助你了解孩子的行为,增强你对孩子特殊需求的敏感,增加你对孩子的管教取得良好效果的机会。与孩子关系亲密的父母在管教“高需求宝宝”方面领先了一步,原因就在于他们对孩子的个性很敏感。而与父母关系亲密的“高需求宝宝”比较容易管教,原因是他对父母比较敏感。情绪变化无常的坏脾气宝宝往往难以管教,原因之一就是他们的生理机能紊乱。在前面我们已经讨论过,亲情促进了他们在生理上的组织有序。实际上,关于早期养育方式对孩子将来成长的长期影响的研究已经表明:依附性养育(或者缺乏亲情的养育)对孩子的适应能力(孩子的行为是否能够被容易地引导到有利于孩子或有利于父母的程度)这一禀性具有决定性的影响。适应能力强的孩子更能够根据生活中的变化来调整自己,他们学习接受别人对他们错误行为的纠正,最终能够自己纠正错误。有些孩子生来就是刺头,依附性养育能帮助你找到管教他们的办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