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个行动的次数还没有形成自动化的反应,那么一定需要意识的参与,才能完成这个行动。
这时候,我们可以感受到影响行动的困素。如喜欢。如明确行动的意义。假如是喜欢,这时在意识中,我们一般是把这个行动的目的放在理想的偶然的位置,注意力专注于它,通过注意力,形成意识的狭隘化,夸大某事物的意义,纯洁化它人形象,唤醒全身的能量,最终完成这次行动。
此时,这种事或物或人,并没有真正成为我们的自我。它象是浮光掠影,表现在情感光趣喜好上,一不小心,或者注意力一转移,这种喜好就会改变。我们说的理想,信念,基本就在这一层次。
如果经过长期的行动,养成了一种习惯,此时,只要一个条件的激发,如时间,空间的出现,行动马上就完成了。有人把这个叫上瘾,也有人把这个叫什么什么狂,都说的是这种行为不可思议。也就是停留在情感喜欢层次的人,无法理解后者的行为。
一般人把喜欢和情趣叫自我。其实这是不太准确的。因为它是可以改变的。而那些所谓的瘾啦,迷啦,痴啦狂啦,才是真正构成自我的东西。
在生活中,职业化的训练,最容易养成这样的习惯。它通过几十年时间,训练人的思维,培养人的情感,同时也让人的身体只能适应这样的活动。
当然,未成年的十几年,也对这样的条件反射养成作用巨大。
人身上的条件反射并不是越多越好。因为这种东西,在人意识不到的情况下就起作用。而有些工作和职业,对时间的要求很高,如果在某一时间没有做完该做的,而去做了不该做的事情,那么结局是可想而知的。
如一个将军在几十万士兵等着他下命令向敌人开火时,他却迷着台球,因为将军非常喜欢这项活动,没有人敢去报告,只能等他打完球再说。结果球打完的时候,敌人已经胜利了。这好象是个法国人写的故事。有点极端,可也说明了喜好和责任的冲突。
自我是通过行动塑造出来的。
我们应该根据现实的要求塑造成新的自我。
我们也根据现实的要求改变旧的自我。
从本质上来看,自我是空。
它是现实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我们行为的长期作用。它如空花镜月一样,行动了就有,不行动了也就没有了。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