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禅的产生是由这样的一桩公案而来的:
世尊昔在灵山会上牛拈华示众,众皆默然,惟迦叶尊者破颜微笑。
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磐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传属摩诃迦叶。”
世尊大约是此时初出道吧,不很老道。在此刚禅话中,他明显地犯了糊涂。但他也很聪明,一下子明白了自己的糊涂,所以他是一位了不起的觉者。
此时些,他明白地说:“实相无相。”这话的意思是说,当体验到自己的心的本来面目时,外不知有形有相,内不觉有觉有受。理由很简单,因为外在的形象是我们的神经特特效系统专注于外物时,摸拟的结果。内部的觉受,是我们的神经系统专注于内部部分器官的感觉,当我们体验自己本来的样子时,应该是用神经去体验神经系统,所以他应是无形无相,无觉无受的。
可是世尊此时竟然对大众说,他有一种东西,可以传给别人。有形有相即是妄,世尊的狐狸尾巴露了出来。你看他,煞有介事地拿着一朵花,向众人示意,企图把他曾体验过的情境或境界暗示于众人。迦叶笑了,这是嘲笑。他是在嘲笑世尊离开了禅的境界还在忆着,把一个虚妄的东西示人。
从见上来讲,迦叶并不比世尊低多少。
结果是世尊承认迦叶具有了禅的智慧。
所以,明心见性,即是心明无可蔽,如果给禅敝了心性,也是可怜可悲。性是要亲身体验去的。一直在体验,即是见性。一知一思,便是妄了。因而在禅宗公案中,常用截断两头的方法,使人把嘴闭上,让思绪停顿,截断了意识流注。
从这个角度讲,禅是不可思议的东西。
公案一般是这类的,如:香严和尚云:“如人上树,口衔树枝,手不攀枝,脚不踏枝。树下有人问西来意。不对,即违他所问;若对,又丧身失命。正恁么时,作么生对?”
当然,我们也要承认,后来的禅语也是悟中所撰,有时也不一定合乎禅者本意。也不是诸葛亮讲的引喻失义。
让我们看看一些经典中的开示吧,也许它便容易让人明白。
“汝现前一念,即是本心,不着,不伏,不纵,不收,任动而住。
(这是要干什么?其实是观照自心之念,等待它的消退,退后而新念未生之间,即是本心。)
观照引住心,无有无,无方所,不分别色空,亦无是非之见,如是观照,不可执着。即由缚而解放,本来解放,非妄想光明本来光明。非妄想智慧,本来智慧,非口说之见与定,乃无定之法性心。本无定法,亦无定处。无入定,无出定,如是之定,自性无分别,自心兴明,而无兴明相。心量普遍,亦非妄想驰散之普遍。本来自在,本来清净。
如此真心,一切众生无量劫来,本来刹那未离,特众生不自认知罢了。譬如水本清净,冷则成冰。众生外有六尘,妄心和合,迷而执之,而生贪、痴。无量劫来,无边轮转。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