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最后,张文秀给赵平的任务是三个,首先也是最主要的,尽快剿灭高跻泰和杨之明这股土司势力;第二是兴修水利,增加粮食产量;第三是发展副业,特别是要努力提高茶叶的产量。
赵平问在名山要不要实行建昌府一样的土改以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张文秀想了想就否定了,说道:“名山不比建昌府,这里人多地少,地主势力比较大,就是把地主的田地分给农民,每户农民也增加不了多少,得到的实惠并不多,还失去了地主的支持。再说,这里跟建昌不一样,我没有那么多矿山来补偿那些失地地主。加上名山近川中,动静太大会传到成都,咱们如果在名山土改的话,与现在大西的政策不符,到时候会有麻烦的。对于无地农民的出路,一是让他们多种茶,二是招募他们来修水利,修路建驿站,总之是要让他们有事情可做,并且还能赚点小钱养家糊口,不然形成了流民,流民不引导就会成叛民的。对于地主,还是用当年咱们在麻城的老办法,让他们给佃农的地租降两成,一定要严格执行,若有阳奉阴违者,抄家。对了,你这里要作好这三件事,钱粮会有多大缺口,回头写个报告到潘冶文那里去领银子,至于粮食嘛,自己筹措。”
“现在是缺了点银子,我回头就去建昌领十万两来,先支撑三个月就行了。帅主,你可记得咱们攻破成都城后,发现有不少富商都带着金银细软在咱们攻城前就逃出了成都。你可知道他们逃到哪里去了吗?”
“我哪知道。莫非你知道?当初从成都逃出了数百家富户,按照每家装半车两百斤银子来算,最少也有将近百万两银子,这还不算其他珠宝细软。”张文秀知道在去年七月自己到达成都前,就有不少富商害怕张献忠在攻破成都后会效仿李自成盘剥富户,所以纷纷出逃。虽然当时巡按刘之勃不准老百姓出城,但这些富人各显神通,打点各级官吏甚至连看守城门的士兵都得到了好处,还是有好几百户逃出来了,那个水井坊的老板不也是逃走了吗?
“属下因为要剿灭高跻泰,通过高克礼还有细作了解到了,当时从成都逃出了数百家富户商人,大概有一半都跑到高跻泰的碉门老寻求庇护,后来高跻泰不是投降了咱嘛,这些人又逃到打箭炉去了。等下个月剿灭了高跻泰,越过大相岭就可以找到他们了,到时候咱们不就有钱了吗?”赵平笑道。
“原来都逃到打箭炉(今康定)西番地去了,看来咱们大西的名声实在不怎么样啊,富人宁愿到番地也不敢留下来。不过到时候不要把他们都杀了,留一半吧,把不肯与我们合作的杀了,罪名就是通番。毕竟生意人也不容易,如果把生意人都杀光,以后谁还敢去做生意。咱们不做生意,建昌、黎雅咱们飞虎军也得慢慢困死在这穷乡僻壤。再说了,钱是很重要,但还没有粮食重要。在这乱世,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粮食。所以你在剿灭高跻泰后的工作重点发展生产,只要有粮,什么都不怕。”张文秀告戒赵平道。
“属下谨纪帅主教诲。对了,现在有很多流民到了名山县,是不是把他们送到建昌府去啊,毕竟那里需要人去搞建设。”赵平问道。
“你就把他们全部送到建昌吧,现在建昌就是需要人力。你还可以在名山县周围特别是洪雅等人口大县放出风声,就说我张文秀为了把自己开藩之地建昌府建设好,需要招募大量的工人,工钱高,伙食好。对了,还有一件事,就是以后你如果接到朝廷通知,让士子到成都去考试,一定要敷衍过去,或者禀报于我。”
张文秀回成都的时候,听说老张因为在十一月科举的时候有几个读书人在试卷上讽刺大西,杀了数百学子。杀读书人,在古代是会遭唾骂的,因为读书人有笔杆子。历史上张献忠好象在四川杀了不少读书人的,并且是借科举的名义骗杀的。自己要稳住读书人,就要保护自己辖内的学子不要被老张给杀了。
离开名山县后,张文秀惊雅州回建昌府了。刚到雅州,知州郝孟旋来拜。老郝是个聪明人,一见到张文秀就聊开了,请张文秀为雅州的发展定下指导大计。
“雅州除了蒙山茶和雅鱼外,还有什么好的东西没有?”张文秀问道,种茶是一个重点,但也得发展其他有特色的产业嘛。
“咱们雅州绿豆品质最好,其余的嘛,不是非常有优势。”
“那咱们雅州就重点种茶和种植绿豆。茶叶肯定好卖,绿豆也要多种,有多少我飞虎军收购多少,决不因为种植的绿豆多了我就压价。”绿豆是个好东西,不过在建昌不宜种植,因为听说绿豆喜阴雨,而雅州是有名的“雨城”,但建昌却是有名的日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