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明-第四十五节 血腥的原始资本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历史军事>西明> 第四十五节 血腥的原始资本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五节 血腥的原始资本(2 / 2)

还是抢劫商人最划算,风险小,收益大,难怪历代统治者都经常借故抄商人的家,而大商人也极力巴结官府来保护他们的财产了。不过现在他们遇到的不是官府,而是“叛逆”,只能怪自己倒霉了。

那在南雄杀了多少人,自己飞虎军在抄家的时候,士兵藏私的情况多不多呢?

回答是南雄杀人很少,因为这些富商家里的直属男丁很少,家庭单位比较小,只杀了不到两百人,士兵藏私的情况跟在韶州的差不多,六起,被当场斩杀了三十多人后就没有再出现藏私的情况了。

另外,杜立波在南雄府的中转城还缴获了三四十万斤盐,在一个粮商家里缴获了两万多石米,还有各个商人的存货,现在正在运来韶州的途中。

盐跟粮是生活必需品,在大明,除了做海外贸易的生意外,盐商、粮商也算是最赚钱的行当之一了。现在有了盐和粮,日子应该比较好过了。前段时间,由于湖广并不生产盐,大西军缴获的食盐也不多,所以吃饭口味都比较淡了。现在好了,三四十万斤盐,可以够大西军吃上好几个月了。

这么说来,除去其他州县收缴的金银十来万两,自己飞虎军现在有黄金十七万两,白银三百三十多万两了,巨额财富啊,要知道,大明户部在正常年景也就这么多银两啊。

想想崇祯真可怜啊,一年收入也就张文秀在两个府抢劫所得一样多,要知道全国可是有一百多个府啊。现在,崇祯已经穷得给京营的士兵发不起饷了,到明年他吊死的时候,他的内库里只有几万两银子,彻底的破产。不过呢,后人却栽赃说崇祯是个小气鬼,说李自成进北京的时候其内库里还有七千万两白银,崇祯宁愿守着财宝等李自成打进北京也不愿意散发钱财招兵守城,结果亡国了。

这种说法非常可笑,崇祯又不是傻子,守着巨额财富等死。但这种观点却有很大的市场,谁叫崇祯他是亡国之君呢。李自成进北京确实收刮了七千万两白银(一说三千万两),不过不是从崇祯的内库里收刮的,而是从北京城的官僚、乡绅富户、勋贵、大太监甚至平民那里“追赃助饷”得来的。

想想崇祯也真可悲啊,北京城里有数千万两银子,但是这些人就是不愿捐献出来给士兵发饷。而崇祯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明明可以跑路去南京去却被大臣们拦住,说什么天子不可弃国都,结果李自成进北京了,大臣们基本上都投降了,崇祯只好在太监王承恩的陪同下上吊。愤怒的崇祯最后在遗诏上说他不是亡国之君,大臣都是亡国之臣,虽然有点为自己开脱的意思,但也有一定的道理。这些大臣们,明明知道北京守不住,却要求“国君死社稷”,结果皇帝死了,自己却投降了,真是严于律人,宽于律己。

按照某些专家的推断,明末中国大约有白银七亿五千五百万两,其中从美洲和日本流入中国的大约近三亿两,其余四亿多两是中国自唐宋以来直至明末开采的。张文秀对这个说法很认同,因为当时中国的对外贸易处于严重的顺差。由于当时欧洲还没有进入工业社会,其生产的商品根本就没有一点竞争力,而中国的丝、棉、瓷、茶等商品在海外非常畅销,欧洲和日本没有什么商品来交换中国的商品,只好用白银来买中国货了,结果在明朝后期,源源不断的白银从美洲和日本流入中国,而中国正是由于这三亿两白银的流入,最终淘汰了宝钞、确立银本位的货币制度。

而大约三亿两白银的流入,在西方学者那里也得到了认证,他们甚至认为在明末一百年间,从美洲和日本流入中国的白银不止三亿两。

全国有一百多个府,现在张文秀抢劫了两个府大部分的银子得到了三百多万两,而韶州和南雄算是全国比较富裕的地方,当然不是最富裕的地方(最富裕的地方是江南五府、浙江、京师),两个府在全国不到两百个府中占有全国不到百分之一的财产,可以说明全国七亿多两百银是可信的。

大明的灭亡,是财政破产的必然结果。全国有七亿多两白银,政府能控制支配的只有几百万两,不到百分之一,可见大明朝廷对于民间的控制太松散了,这样的政府怎么能管理好国家,结果在满州人和农民军的夹击下灭亡了。

大明对于民间松散的控制力,也可以从万历年间各地纷纷反抗矿监的事件中看出端倪。矿产是国家资源,任何人开采当然要纳税了。可是,明朝自十五世纪就禁矿,但是民间就有一些豪强纷纷盗矿。后来万历皇帝为了多收税,放开矿禁,允许民间开矿,只要交税就行。可是,各地盗矿的豪强却反对,本来自己好好的盗矿,官府也管不了,或者是自己收买官府,一分钱都不用上交朝廷。可现在皇帝却要来收税,他们如何甘心,于是就发动“群众”赶走矿监。

盗矿豪强是反抗朝廷派出的矿监的主力军,而后世一些史书却说是皇帝派出的矿监的贪酷逼反了各地矿民,穷苦的矿民受不了腐败的朝廷的剥削而起来反抗的,是正义的斗争。

不过现在张文秀从韶州的盗矿豪强控制矿民和工匠来看,所谓反抗朝廷派出的矿监是正义的斗争的说法非常可笑。这些矿民是受地方豪强的控制的,算是豪强的半个奴隶,他要反抗也是反抗压迫剥削自己的人―豪强,而不是朝廷。

张文秀觉得对这些国家蛀虫必须坚决消灭,所以对于这次剿灭韶州的盗矿豪强非常有成就感。但对在南雄抄商人的家有一点自责,不过也没办法,资本原始积累哪有不沾血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