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辛苦苦,好不容易断下一个球,三传两递,尚未过中场,又被人家抢断。大脚开出的球,则如高射炮打苍蝇,没有准头。
何故?一是教练和球员对足球的运动规律认识不足;二是训练方法不对,离实战相距甚远。和世间万世万物的运动规律一样,球员和足球的运动,都遵循运动学和动力学的规律。
原地传球,运动中传球,快速运动中传球,其作用力,动量,球的速度,旋转,飞行轨迹大不一样。而停球,则要求接球队员将来球的旋转和速度给予缓冲,将动量尽快降低。原地停球,要求到位,跑动中停球,则要求因势利导,以有利于完成下一个动作,即带球过人、传球或射门。
甲a赛场是日常训练的缩影,习惯了慢节奏的演练,在慢速奔跑中接惯了低速度的来球,一走上快节奏、高速度的亚洲赛场,难免不现像。怪不得电视评论员有句口头禅中国球员身体僵硬,动作变形。
球迷朋友,是否该动动脑筋发明一部“发球机”,让球员在原地,在跑动中,适应各种不同旋转的来球;用不用得着捐献几个箩筐,摆在球场上,让球员练练中、远距离传球的准头。
4、谈带球和封堵
带球过人根据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原理,就是创造条件,诱使防守队员重心发生偏移,利用其偏移后再启动的速度滞后,摆脱对手。
这个条件,一是带球队员在奔跑中利用身体的柔韧性,大幅度晃动中对自己重心的良好控制,娴熟的盘带技巧,制造出向某方向移动的假象,让防守队员产生错觉,移动重心;二是利用防守队员心理的瞬间迟钝,突然启动,人球分过。中国球员“不会做假”,评语中肯,应该引起教练和球员的警觉,焕发出苦练的激情。
输球多,赢球少,国足的后防线常冠以“虚弱的后防线”的美名,此话有失公充。后卫,顾名思义,责任是固守后场,确保城池不失。中国的教练明知锋线并不犀利却寄希望于后卫,越殂代疱。
统计下外围赛和十强赛的进球,张恩华、范志毅倒成了令对手胆寒的杀手。
站位和协防,靠教练在日常演练中的点拨和队员间相互的默契,而封堵则与队员自身战术意识和技能水平有关。后卫球员,常犯轻易出脚的毛病,回防施救,奔跑步幅过大。
前者自移重心,露出破绽,后者重心变化过大,不易调整,都极易为对手乘隙而入。为克服重心变化大,不易调整的毛病,有必要在日常训练中增加后卫队员,小步幅,高频率奔跑的训练。
遗憾的是令亿万球迷心醉的足球,从上到下,尚无人倡导用科学的方法、手段去认识和探索足球运动的规律,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去造就和培养一支支心理、体能、技能过硬,能征惯战的队伍。
中国足球,不能再这样懵懵懂懂的走下去了。
1997.11.141997.11.24华西都市报七版金榜球迷转载最后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