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乱”谈(摘录)
1、谈速度
足球是一门科学,研究对象是人与足球的运动规律。因此,谈论足球运动的速度,应包括:球员的奔跑速度,带球的奔跑速度,启动速度,传切速度,球的运动及旋转速度等等。
按照上述分类,若论中国球员的奔跑速度,也许有几位百米在11秒左右,参加市一级以内的田径比赛可能拿一、两个名次,算不错。
至于带球的奔跑速度,摆脱盯人的突然启动速度,相互配合的切入速度,却不敢恭维。综观十强赛、外围赛和所有的甲a联赛,找不出像韩日运动员那种带球狂奔数十米,连过数人,最后一记势大力沉射门的可圈可点的例子。
连昔日古广明高速带球,急停过人,也仿佛成了中国球员的绝唱。
足球场上,与球员的奔跑速度相比,后几种速度才真正体现了球员的水准和技能的高下。
小时曾听说一个球员苦练带球过人的故事。他在河滩上间距插上竹竿,布下竿阵,然后带球闯入,日积月累,勤学苦练,闯倒的竿越来越少,过阵的速度越来越快,最终成为赛场上的高手。
2、谈定位球
球的运动规律不外乎速度和旋转,有威胁的定位球关键在准和刁。
那些绕过人墙,攻城拨寨,极具威胁,令球迷叹为观止的香蕉球,说穿了就是各种旋转球。当踢球的着力点在球重心的左侧或右侧,踢出的是左旋球和右旋球,同理可踢出上旋球和下旋球。这些准则,教练清楚,球员也懂,但若说研究得透彻,练得刻苦,运用自如,炉火纯清,令对手生畏,则相距甚远。
换个角度,能否做个模拟人墙,按人的意志起跳,让队员反复演练,体会踢球的动作,部位和球的运动轨迹,以达到出神入化,一球定乾坤的致胜境界。
可不可以把球门分成许多小格,标上得分,一次练习得分不及格,不准下课,用这种方式提高定位球的准确性和刁钻性,以及球员练习的自觉性。
3、谈传接球
传接球是球员的基本功。长传冲吊,短传渗透,每次战术的发起和组织都依赖于传球队员准确到位的传球,接球队员及时的跑位和接控球。
中国球员传接球失误之多,之臭,令场下球迷、己方队员,无数次扼腕、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