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钱多惹的祸-第16节 面对北京奥运的中国足球(二)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都市言情>足球钱多惹的祸> 第16节 面对北京奥运的中国足球(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节 面对北京奥运的中国足球(二)(2 / 2)

我想,我们练足球时,苦中求乐的体验,马明宇不会有如此感受,郝海东等也不可能。现今的足球学校也不会有如此体验;到是与非洲、巴西那些在街头巷尾练足球的大致差不多。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任何运动也不例外。中国足球要能攀上世界项峰,足球不走出城里人才能玩的怪圈,向农村普及,将很难很难。

事实上,要玩足球,并非都要有完整的足球场,兼中已有先例。二人可踢,三人也行,六人也不赖,至少三人足球的演练和比赛方式,可迅速在农村小学、中学普及。

与五十年代的兼中相比,现在的条件不知优越好多。

当年,笔者的建议是在各区县的重点中学,由教委,妇联、体委,共建女子足球班,足球班的经费(主要是伙食费),由重点中学强大的财力支撑,也靠他的校名,吸纳人才;体委在教练员上提供支持,提供参赛机会,给以适当的参赛补助;而妇联的作用,就是动员社会力量,募集资金,至少对女子队员,给予指导和帮助。

中国足球,只有当普及面深入农村之后,才谈得上真正的普及,也只有当大量的吃苦耐劳的农村娃,像王军霞等马家军那样,以超常的付出,来赢得技术进步的时候,或者说直白一点,当一些吃得大苦,为足球任劳任怨,甘心付出,而只愿意靠此摆脱贫困,谋得一个出头之日的时候,来自农村的中国足球的希望之星,才能担当起中国足球起飞的重任。

02-06-14a10:50(入选新华网好文精选)

笔者建议的模式是,全面普及,然后到当地的重点中学一级,便相应提高(提供伙食和重点校就读的方便),再后一级就是向市级推荐。形成一种足球人才的培养机制。

第1条回复:者:阳关(2002-06-1412:31:16.0)

厄瓜多尔有个走出了五位国脚的足球村,报导如下:

民风淳朴,生活简单,放牛吃草和踢足球是这里年轻人放学后要干的两件事。而孩子们最早的比赛,就是在尘土飞扬的院场上进行的,等到他们长大了一些,他们终于可以到当地最“正规”的足球场上踢球。这座绰号为“沙滩”的足球场座落在乔他河的河边。

尽管条件艰苦,但踢足球成为这里所有年轻人的梦想。因为,在这个山村,要么你成为一个举国皆知的球星,要么成为一名默默无闻的农夫。目前,埃尔杨克村及其附近地区,共有一百多名年轻人到大城市里的俱乐部里踢球,这里已经成为厄瓜多尔足球的温床。

第2条回复:作者:阳关(2002-06-1412:50:00.0)

儿时踢球是踢橡皮球,不大,相当于吃饭的小碗,随着年龄的增长,球也越来越大,正好体现了儿童成长的规律。

现在却讲洋气,不大点个娃儿,球衣球裤球鞋一应俱全。连踢的球也与成人一模一样,没有多大区别。要普及足球,建议应生产橡皮制作的橡皮球,价钱不贵,不怕水,耐踢。如果这样,当足球向农村普及的时候,本人至少可以捐献几个这样的足球。如果维持一个队,可以常年捐助。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