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四害、讲卫生”运动,除打麻雀荒唐外,要人们消除苍蝇、老鼠、臭虫,讲究卫生是对的,加上以后逐渐打一些疾病的预防针、种疫苗,消除了一些疾病。人们的健康水平有一定提高。并在以后控制了以前发病率极高的,我地称为“出麻子”、“出痘子”、“打摆子”的疾病。
国家还把讲卫生运动提高到爱国的观点上来认识,因此从此以后的讲卫生运动又叫“爱国卫生运动”,各地还成立有“爱委会”。爱国卫生运动的宣传和推进,以及西医的逐渐普及和人们对他的慢慢认可和接受,确实对人们的健康起了很好的作用,人们战胜了出生后死于“脐风”、“出麻子”、“出痘子”、“打摆子”几道关口,以及西式接生的普及,人的存活率和寿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当然这个过程是慢慢的,到七八十年代才达到此水平。
一九五八年六月份,永新在下场口不远处的洞子塘建起了新中国成立后綦江第一个小水电厂----永新“六一”电厂(洞子塘电厂)。永新人第一次看到了电灯。电厂很小,发的电只限于场镇机关单位和部分街上人用,农村还是照传统的桐油灯或者当时称为“洋油”的煤油灯。
早在一九五七年,四川省水利厅在江津县店子乡举行以建代学的小水电工程建设培训班。
綦江县安排永新熊成良去参加学习,学期五个月,从修拦河坝起,直到电站建成送电,系统地学习了小水电站的建管全套技术。熊成良学习结业后回到綦江,县里安排他在永新洞子塘修小水电站。由熊成良设计,木匠加工制作木制水轮机。永新区政府调来民工建起拦河坝,派人从重庆买来发电机。电站于一九五八年四月动工,六月一日建成发电,装机容量二十千瓦。电厂发电供永新场照明,因为是六月一日开始发电,故名“六一”电厂。
永新地区人民因过去从来没有见过电灯,六一电厂发电那天,人人都很稀奇,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观看。
七月,沾滩闸坝动工修建,一九五九年八月建成。并利用闸坝落差修建了沾滩电厂。沾摊电厂修建时也为小水电厂,装机容量也是八十千瓦。后经多次改造,现装机容量增加了好多倍。
沾滩闸坝未修前,清溪河与綦江河交汇处――清溪口至永新就可通木船。沾滩闸坝建成后,綦江县交通局又对清溪河下游段,也就是清溪口至永新段河道进行了炸滩治理,疏通了航道,永新到綦江有了载客的机动船,人们称为气划子。如有几角钱的话,到县城可以坐汽划子。但限于当时的经济情况,几角钱还是很难的,对一般人来说,还是走路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