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霸图-索性就来辩个黑白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历史军事>帝国霸图> 索性就来辩个黑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索性就来辩个黑白(1 / 2)

《帝国霸道》上传十数日,评论区里也逐渐热闹起来,自由再次向关心本书的读者大大们深表谢意。

不知从何时起,明末这个题材就或多或少的纠缠在袁崇焕这个人物上,自由在书友的指点下浏览了一些网站和贴吧,才骇然发现:原来还有袁f和袁h之说,仔细想想自己的立场,应该就是袁f了吧?当然,在下定这个判断之前,我很清楚自己的民族――汉。

那么,袁粉的自由今天就站出来辩一辩。

【问题一】:袁崇焕与蒙古察哈尔部互市之以粮资夷(敌)?

建议读历史军事类书籍的朋友都在书边铺开一张地图,比如是一张1628年的明清军事态势图。从图上,我们应该可以看到几个“国家”,大明、后金、朝鲜、蒙古黄金汗国(察哈尔)、蒙古归附满清诸部(科尔沁、喀尔喀等等)。

历史是这样记载的:察哈尔林丹大汗在后金崛起之初就不买努尔哈赤的账,将女真满洲看作是黄金大汗国的附属。当然,林丹汗最后被皇太极彻底击败,落魄地病死青海,他的儿子率部归附满清。在1628年,就是崇祯皇帝登基那一年,后金第一次征讨察哈尔获得成功、斩获、掠夺无数,以至于察哈尔人在当年冬天的雪灾中难以度日。

察哈尔对大明来说是友是敌?这个问题是关键性的,不搞清楚敌友关系就断言袁崇焕犯有通夷大罪,这似乎不是公正的作法。察哈尔林丹汗是铁木真的嫡系后裔,是蒙元的继承人,这个事实不假。但是,他在崛起的满洲和大明之间选择和大明联手对抗满洲,在政治上来说,察哈尔与大明乃是军事盟友的关系,至少在1628年之前,以及后来多年间是盟友,以至于后金要三次征讨察哈尔。

那么,袁崇焕从连结盟友察哈尔共抗后金的角度出发,请示崇祯皇帝获准建立互市,以大明的粮食、布匹换取察哈尔的战马,为何就成了以粮资敌?

【问题二】,袁崇焕引敌入关(或者纵敌入关)了吗?

这个问题很简单,我认为袁崇焕在后金军绕道蒙古攻破蓟镇大安口,进而袭扰京师这个问题上,负有一定责任,但不是主要责任。

他身为蓟辽督师,总督蓟、辽、登、莱、天津等处军务,后金军从蓟镇防线破关,他有责任,这点不容辩驳!但是熟悉明史的读者会很清楚明朝的督师、经略、总督、巡抚、总兵之间的关系。当年广宁之战,主张坚守的熊廷弼为掌尚方宝剑的辽东经略,却指挥不动主张出击、一举荡平满洲的巡抚王化贞,成了光杆子司令。只有广宁大战惨败了,各路将领以及王化贞才找经略大人问计。

再看看关于袁崇焕的事实,他早于1628年就上疏崇祯,要求整备蓟镇防线,加强防御,未果;1629年的蓟镇巡抚手下的军队,他一支也调动不了!结果是平辽总兵赵率教(驻山海关)率军救援遵化,反被属于蓟镇巡抚指挥的遵化三屯营总兵拒之门外,以至于不得不绕道,中了后金军的埋伏,血战而死。试问:属于同一指挥体系的部队之间会出现这种情况吗?

实际上,袁崇焕管不了蓟镇,更管不了宣府、大同,连登莱、天津的事务,他也只能是行文商调,而不是直接的命令。因为巡抚乃一地军政长官、负有一地之全责,而督师、经略则是在关键方向上的几个巡抚辖区的上层领导,但是,督师、经略和巡抚一样,都要直接向皇帝负责。不同的是,督师、经略并不掌握常驻巡抚辖区的军队指挥权。如果这个结论无人异议,那么就可以推出下一个结论:大明的在政治体制、军事体制上管理混乱,袁崇焕的蓟辽督师之职名不副实,充其量就是山海关、宁远、锦州兵团的总指挥而已。那么,后金军从蓟镇兵团的防区突破长城,他应当担负主要责任吗?我认为,他最多就是指导、(注意是指导而不是指挥)商调不力而已。

至于说引敌入关或者纵敌入关,我认为最先说这话的人居心叵测却又没有大脑。请问:袁崇焕为什么引敌入关,他难道不知道引敌入关很可能倾覆大明吗?如果他清楚,他就应该在引敌入关时就站名立场,既然站明立场要引敌入关,又何须让后金军千里绕道呢?直接放开关宁锦一线,那么大明早就灭亡了!他也安安全全地当上了满清的功臣,在视他有杀父之仇的皇太极那里享受远比后来者洪承畴更高的待遇!他又何须再大安口被破后八百里入援京师,损失了心腹大将,连自己的性命都搭进去了呢?这是一个简单的人性逻辑问题,真的很没有必要争论来、争论去,很无聊!很可笑!

【问题三】:袁崇焕在军事上是庸才,无能五年复辽?持这个说法的h哥们可谓是言之凿凿,拿出了觉华岛、大安口、通州、京门诸战的事实来证明他们的论点,当然最重要的是――袁崇焕确实没有在五年之内匡复辽东!

自由在这里反问几个问题: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