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霸图-索性就来辩个黑白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历史军事>帝国霸图> 索性就来辩个黑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索性就来辩个黑白(2 / 2)

1,崇祯、袁崇焕和我们这些后来人之间,谁更了解当时(1628年)的明军现状?我相信回答是肯定的――袁崇焕。

2,谁能在1628年提出比袁崇焕更高明、更可行、能够通过内阁审核,并被崇祯钦准的战略计划?是满桂吗?是崇祯本人吗?是某个兵部大员或内阁大学士吗?还是我们这些能够总结前人经验的后来者?我相信答案仍然是――袁崇焕。

3,谁把一支哗变之军变成一支铁骑?这支真正的关宁铁骑参加了京师广渠门、左安门两次战斗,都获得胜利。其中广渠门之战是袁崇焕亲率九千骑兵迎击满蒙近四万骑兵。1628年哗变的关宁军,1629年以寡敌众、在骑兵与骑兵的对抗中获胜的关宁军,他们其实是同一支军队,只是统帅不同,经过了一年的磨练而已。

再来看看,抛开宁远、宁锦大捷不说,我们来看看跟袁崇焕有关的败仗。

觉华岛:天启六年,后金围攻宁远,经略高第畏战欲全军退入关内,袁崇焕誓死不退,与满桂等将领坚守宁远,获胜。但是,因鞑子围攻宁远孤城,被围在城内的袁崇焕无法指挥、照应觉华岛守军,以致于后金军趁天寒封冻,踏冰过海击破觉华岛。这一战的事实很清楚,袁崇焕等人坚守城池,根本不可能与觉华岛联系,导致觉华岛失守的是“尽撤关外之军”的经略高第。与建立宁远大捷功勋的袁崇焕何干?

大安口:崇祯二年,后金军绕道蒙古击破蓟镇之大安口防线,深入京师腹地。前面说过,此处不在赘述。

通州:崇祯二年,后金军攻破大安口后,连续攻下京北数城,却在兵临京门之前未与袁崇焕亲率之关宁军交战。有人说,是袁崇焕畏战,也有人说是皇太极有意避开袁崇焕,甚至有人说,两人之间有勾连。请有心的朋友拿份地图,对照史书看看后金军和关宁军的行军路线,看过之后再去猜测吧!袁崇焕没有将后金军抵挡在距离京师更远的地方,不是什么战术错误,而是袁崇焕再有三头六臂,也不可超人般的算中皇太极在到达京门之前的行军路线!轻骑兵作战的特点此处也不用多说了吧?在广袤的华北平原上,在对方有意躲避的情况下,两军相遇的可能性有多大?当然,等到后金军到达奇袭目标了,等袁崇焕到达勤王的终点时,两军势必相遇。

京门:还是请看地图,看蓟镇的大安口距离到北京的距离,再看宁远到北京的距离。显然,宁远要远得多!袁崇焕在大安口陷落三天之后得到消息,立即率兵勤王,经过三次绕道截击不成,还比后金军早到北京城下一天!谁能说他勤王不力!?还是那句话――讨论军事问题,下军事问题的论断,最起码的是要尊重最基本的军事原则、尊重地图,用军事的思维方式来看!空口白话、乱泼脏水,那不是君子所为。

诚然,后金军是在袁崇焕下狱以后才撤退的,那就是说,袁崇焕没有击退后金军。有朋友就会问为什么呢?不是有数十万勤王之师吗?袁崇焕不是最高指挥吗?事实是,袁崇焕下狱之前,数十万勤王军抵达京师的不过几万,其中最能打的关宁铁骑不过九千!

【结论】:自由与荣耀眼中的袁崇焕是个卓越的军事战略家,担不是一个挽救末世的政治家。须知,战争是政治要求的、迫不得已的体现。战争并不能解决政治问题。明,亡于政治!在必然失败的大明政治之战中,袁崇焕但当了一个试图挽救狂澜却终告失败的角色,不能不说他的政治领悟力太差,他没有也不敢从政治根本上解决大明王朝存在的问题,他也没有更不敢去触碰至高无上的君权!因此,他死在他忠于并效命一生的大明君权屠刀之下!悲剧!绝对的悲剧!

但是,最大的悲剧不在于此,不在于被今人泼了无数脏水的袁崇焕本身,而是作为后来者的我们。

打着恢复历史本来面目的旗号,我们在怀疑历史的准确性;说什么读史以明志、以史为鉴,我们又在怀疑一位悲剧英雄的真实能力乃至于人品。喜欢怀疑,是我们这个时代人的特质,因为我们的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在发生大的转向,人们的知情权扩大了,视野更宽阔了,对很多事物的看法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这是社会在进步的体现!

可是我们不能不看到一个可能的结局――有一天,当h哥们铺天盖地却未必有正确见解的帖子乃至于作品成为主流,当所有的袁粉们不再言语时,历史书恐怕就要受“大众”的影响而改写了!这样的书给我们的下一代人阅读了!他们读到的是什么样的历史呢?他们会产生什么样的看法呢?悲剧啊悲剧!

有一种写(读)书叫休闲,叫放松;有一种写(读)书叫治学,叫责任。

写了这么多,自由肯定会得罪不少读者朋友,唉,得罪了就得罪了吧!言尽于此,明日九时再发正文,谢谢读者大大们的关注。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