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学校,路过公社革委会门口时,永祥抬腿弯了进去。
他一边端详,一边寻找挂有知青办牌子的办公室。
这里,原先是白氏宗族祠堂。民国年间,这里征用为乡公所。解放后是人民公社的所在地。为了搞好下一代的培养教育,五十年代把临河一面的半个祠堂划给了学校使用。
这个白姓人家是从西南那一带迁来的,专做烟土香料贩卖的赶帮。在附近乡里乡邻中,是个旺族。族中的男男女女,会骑马,使火抢,爱喝酒,脾性十分豪爽,性格十分强悍。由于常年行走山路,女人们的下肢特别发达。男人们成日成夜的骑在马背上摸爬滚打,裆物也异常硕大结实,飙出来的东西如油似浆。
他们把烟土香料从边陲贩进中原来,又把淮盐丝绸从中原贩到边陲去。没有多少年,几个赶脚马夫就在此繁衍出一个族群。这个族群能生会养,又会做生意挣钱,引起当地土著百姓们的羡慕。
不少女人家苦于不能够怀孕,在婆家抬不起头,于是偷偷的和那些白姓人家的男人做那事。到底是骑马玩枪的出身,天性弹无虚发。事后不久,女人们都能鼓起肚子来。
传说生下来的小把戏十有###是带把子的。南蛮子不南蛮子的,到了这个时候不重要了。原先觉得他们行经野蛮的当地土著民们,开始接纳了他们的生活习性,尝试着与他们通婚。
男人和女人的婚姻,不是天天睡在一起,快快活活就算完事。而是要生儿育女,传宗接代。能够生养儿子的族群,理当是要被人尊敬的。
到了光绪年间,白氏族人中有人患了一种瘟疫,前后几十年,白姓家族的人死的死,残的残。后来才晓得,这种病叫麻风病。
附近其它姓氏的人家,开始断绝与白姓联姻。再会生,也经不起死啊!经不起残啊!死了倒还能够有个了结的日脚。要是家里弄了个残的,真是一辈子在自己脖颈上套上了个石臼。
病归病,死归死,男女之间的那个事还是要做的。年轻的白氏男女之间,只好相互通婚。为了延续白氏的子祠,白姓男子可以一夫多妻,白姓女子也可以一妻多夫。仙女庙的性文化比较讲究,据说与这个族群当时的生存状态的影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