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回改革(二)
以上改革进行同时,利用报纸进行了各种宣传,报纸成了我进行改革的一把利器,报纸发行量由开始的不到三万份,不到五个月增加到十二万份。每份由原来一张纸增加到到三张纸,内容也日趋多样。我在都亭驿专门设立了一个《大宋京报》的收稿房,那个地方天天都能收到各种稿件,很多还是邮驿从各地带来的。
母亲在我即位的前一天去世了,我很怀疑是史弥远干的,但始终无法证实。后来多次问过史弥远和余天锡,他们都极力否认了,其实问他们也没用,即使是他们干的,他们也不可能承认。当然也问了舅舅和沈复,他们很肯定说是因病去世,当时沈复派了好几个郎中来看过病,都束手无策。我就把舅舅接到京城让他负责收稿房的事,他喜欢聊天,每天都能和各地的邮驿聊天,打听各地的新鲜事,由于是国舅,又常有人来拍他马屁,他的小日子过得开心之极。
有时他会在宗亮来看他的时候说些听来的消息,这让宗亮受到启发,我们商量后,决定在现有邮驿的基础上,配合分布在各地的情报点,建立起一个秘密情报的搜集和传递系统。由与芮负责建立这个系统,他表面仍然是皇宫近卫的最高主官,实际上安全工作已经交给副手李介川,胡醒言的结义兄弟,当年临安大火的遗孤。现在我在临安大火中收留的那批人已经成了我们最得力的骨干。
而在济王府的那段时间,我已经悄悄把诸如密写、密码等知识教给了与芮,而且他还是各地多家商铺的幕后老板,现在他来从事这项工作很合适。
比起军事上的改革,政治、经济上的改革就要困难许多,首先反映在各地主官对税收权利从他们手中剥夺的抗拒,这等于断了他们的财路,很多官员对此政策字面上断章取义,行动上阳奉阴违。
我加强了这次改革在报纸上的宣传力度,使政策透明度提高,朝廷的政策报纸上写得极为详尽,使百姓对各种苛捐杂税有了合理的拒交理由,而且,我在报纸上还公告天下,如果有地方官员对政策进行断章取义,任何人都可以直接向报纸投书或向朝廷举报。同时让与芮发动各地情报人员明察暗访各地官吏,发掘青年才俊。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把从全国各地发现的这批青年才俊召集到京城亲自遴选,仿效后世模式组成一个廉正公署,在陈窈的带领下专门查察各种贪污腐败的案件。陈窈是我任命的第一个女官,任命之时,整个朝廷为之轰动,说什么的都有,连郑清之、魏了翁他们几个也暗暗摇头,好在当时有个杨秒真也当着一方诸侯,他们也就是肚子里嘀咕,嘴上倒没说什么。
我在成立廉正公署之初通过报纸公告,各级官吏自公告之日起三个月内向廉正公署自首的,既往不咎,朝廷只按情节处以罚金,不会做其他处罚。而期限一到,那些拒不自首或自首不实的,将处以重罪。而对于举报他人有功的,朝廷将视情况予以奖励,论功行赏。
陈窈带的这批人因为年轻没有根基,也就没有了关系网的掣肘,所以天不怕地不怕,热情洋溢,干劲十足,陈窈带领他们利用这三个月时间,从大理寺、刑部抽调部分资深有经验的官吏,对相关的法律、侦讯、审问等内容进行突击培训。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