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历史军事>民国纪事> 第五十二章 布局(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十二章 布局(四)(2 / 2)

汪精卫是广东人,跟孙中山在广东组织政权,也受了陆荣廷许多气,因此,无论于公于私,他都得提防“新桂系”的产生。但是,这次“两广统一特别委员会”的发起及组织又是他一手经办的,作为会议的主持人,国民政府和国民党中央执委会首脑,如果他不能使会议达成两广统一的正式协议,哪怕是形式上的也好,将对巩固广东、出兵北伐产生极大的阻碍,这不但对革命事业,也对他在国民政府和国民党中婴的统治地位不利。

孙中山和廖仲恺都已经逝世了,胡汉民已出国,现在,他便是国民党内和国民政府的挡然领袖和首脑了,一个领袖和首脑连一个会议都开不成功,别人(苏俄顾问、共产党人、国民党内部的各派)当然会瞧不起他的,无论如何,他要使会议成功,而不能破裂。他有几十年政治活动所炼就的一件法宝――“折衷”,在各种场合,他这法宝屡试不爽,真可谓法力无边也。他正是靠着这个法宝在险恶多变斗争复杂的政治生活中绕过一个个令人目眩的旋涡,度过一次次危机,而安然无恙却又步步高升。

辛亥革命的时候,孙中山与黄兴有矛盾,他就是用这个法宝能立于不败之地,在孙中山实行“三大政策”的时候,左、右两派斗争很激烈,他又用这个法宝,收到了左右逢源之功。他生于中国,和许多革命者一样向往西方的文明,他特别醉心于巴黎的文化。但是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又深深地羁縻着他,他尊崇孔、孟的中庸哲学,遇事折衷,明哲保身。但他一生中却有两次没有搞折衷,一次是辛亥前夕,为了推翻清王朝,他带着喻培伦和黄复生挺身入京,在海鸦儿胡同的银锭桥下埋设炸弹,谋炸清廷摄政王载沣,事败被捕,面对死亡,他慷慨作绝命诗一首以言志。诗曰:“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块,不负少年头。”他这一荆轲壮举,顿使他名扬海内外,成为辛亥革命的英雄人物,也是他一生的光辉所在。

另一次便是后来他一头扎到日本人怀抱里去,当了一名可耻的汉奸傀儡,象秦桧一样遭人唾骂,遗臭万年,这是后话。现在,汪精卫又祭起他那法力无边的“宝贝”了,他微笑着,对黄绍道:“季宽先生,常言道里之行去九十,我们的会谈已在前三款中达成圆满的协议,现在就剩下最后一款了,我不忍心前功尽弃。你看这样行不行,广西军队就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军以下的编制由你们自己决定吧。”

黄绍两眼一亮,这倒不失为一个转圜的办法,蒋介石可以用番号来限制广西军队,但是如果军以下由广西自定,实力便不受限制,这正符合他的要一个名义向外发展的想法。但他仍未表态,因为这涉及军长人选的棘手问题,他不肯放手军权。大约汪精卫已看出他的心思,又说道:“关于第七军的军长,可由李德邻来担任,季宽可当军的党代表,按照国民革命军实行党代表制度这一决定,党代表享有与军长同等的权力,任何命令如无党代表副署,则不生效。”

黄绍真是佩服汪精卫的主意,因为这对黄绍来说是很合算的,当党代表与军长有同等的权力,而且省政府及省党部的权力,也必定要落在他的手上,那他的权力就等于总揽广西的党、政、军全权,黄绍何乐而不为!但他现在不能喜形于色,又沉默了一阵,才略有些矜持地说道:“既然汪主席这么说,那就这么办吧!”

“啪啪啪”汪精卫马上带头鼓起掌来,大家也都跟着鼓掌,在颇为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了这历史的一幕。

.

ps:第一更~~~~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