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后,另一支葡萄牙舰队从果阿北上,再次被刚抵达苏拉特的四艘英国船只击退。至此,英国人在苏拉特的地位再也无人撼动。
那四只打败葡萄牙舰队的英国船满载印度的棉制品和靛蓝,其中一部分在苏门答腊交换成香料,返回英国后,所有这些商品都获得了客观的利润。
在苏拉特这个全印度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占据一席之地意味着英国找到了一个稳定的财富源头,但孟加拉才是所有西方人心目中印度财富的主要宝库和贸易前途最光明的地方。那里有印度最优质的棉纺织品,以及产于恒河下游地区被认为世界最佳品质的靛蓝和用于制造褐色火药的硝石。但早期尝试进入孟加拉的英国人被已经在东海岸建立了基地的荷兰人赶走了。一六三九年,他们被迫满足于在后来成为马德拉斯的地方建立一个基地,从那里收购孟加拉的棉花和靛蓝。但英国人一直尝试直接到孟加拉展开贸易。在经过多年的寻觅、恐吓、央求、贿赂、争斗之后,英国人终于在恒河的一个支流附近名叫苏多努蒂(“一绺棉”)的地方搞掂了一个居留点。此后不久,他们获准在那里修建一座堡垒,并将新居留点命名为威廉堡,不久之后改名加尔各答。
最初,英国人主要是利用东印度公司作生意,慢慢地,东印度公司就成了英国殖民者侵略印度的工具了。接着,英国在印度西部的苏特拉设立贸易站。加尔各答村庄虽小,作用却非常大,其周围盛产大米、黄麻,河流纵横交错,平原一望无边。东印度公司在这里设立了贸易总部,把印度的粮食和工业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回英国,从中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因为东印度公司实力越来越强,逐渐就占领了上面提到的马德拉斯、加尔各答和另外一个城市孟买。他们在这里设立了三个管区,各设一名省督管辖,把这些地方变成了进一步侵占印度其他地区的根据地。
本来是做生意的东印度公司,光是经济掠夺就已经使印度人民非常不满,这时,他们又建立了军队,印度政府理所当然地就出面进行干预了。
随即,孟加拉的纳瓦布(相当于总督)向东印度公司提出抗议,要求他们在加尔各答拆除堡垒,英国人根本不理睬,纳瓦布非常气愤,发兵赶走了英国人,收回了加尔各答。这就引发了英印七年战争。
这个时候,因为英国政府授予了东印度公司各种权力,如垄断贸易权、训练军队权、宣战媾和权、设立法庭审判权等,即见,东印度公司已经成为英国政府入侵印度的代理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