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世纪末,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所导致的民族激情和野心的高涨,令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最后十年出现了几近疯狂的将英国航运和贸易向海外扩张的兴趣。
十六世纪初年年底的最后一天,伊丽莎白女王给组成东印度公司的伦敦商人们签署了一份与整个亚洲开展贸易的皇家特许状。但相较于气焰正炽的荷兰,十七世纪的英国人在亚洲的贸易中只是个配角。当荷兰人将主要的注意力集中到利润最丰厚的东印度群岛后,英国人进入印度的某些港口并坚持了下来。
这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成全了他们。野心勃勃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到南洋群岛进行香料贸易的头两次远航,由于荷兰人的阻挠而成效不大。
一六一三年,一只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船驶抵离长崎约五十英里的平户,并在那里得到一个贸易仓库。船员们见到了当时的日本统治者德川家康,后者完全答应了他们的贸易请求。但这一贸易只持续了大约十年,部分是因为葡萄牙人和荷兰人的持续敌视和竞争所导致的利润稀薄,此外也由于德川家康去世后日本国内对外人日益敌视的态度。此后,英国东印度公司对那里的贸易前途不再抱有希望,撤走了它的人员和企业。
同年,荷兰人拷打并杀害了十名在东印度尼西亚同他们一起做香料生意的英国商人,标志着荷兰人在其势力范围内不再容许欧洲邻居的竞争。英国人被迫暂时放弃了向荷兰领地渗透的努力。
到中国开展贸易的尝试则基本受阻于广州的中国官方和澳门的葡萄牙人。英国船长约翰威德尔强行沿珠江而上到达广州,虽然救出了几名身陷囹圄的英国商人,但却未获准从事贸易,并被澳门的葡萄牙人赶走。
在亚洲很多地方所进行的各式努力所遭遇的挫折,一再肯定了东印度公司内部的主流意见:他们的前途在印度为最安全也最有希望。
英国人正式开始其在印度的冒险事业是在一六0八年,那一年威廉霍金斯指挥受雇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赫克托耳号”来到了印度,他前往阿格拉谒见莫卧儿皇帝贾汗季,试图确立在苏拉特的贸易权,但这一企图被仍在贾汗季宫廷得宠的葡萄牙耶稣会士搅了局。
四年后,托马斯贝斯特驾驶“赤龙号”,在一艘小船“霍西安德号”陪同下,带着詹姆斯一世的另一封信抵达苏拉特。这一次,古吉拉特邦的统治者同意让英国人在那里进行贸易,并许诺由皇帝签发正式批准书。不出一个月,四艘葡萄牙轻快帆船带着25艘较小船只从果阿来到苏拉特,试图一举摧毁英国船只和英国人的苏拉特贸易梦。在随后的战斗中,贝斯特的两艘商船彻底打垮了葡萄牙的武装舰队。两个月后,来自皇帝的给予贸易特许的正式文件送达苏拉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