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你或许永远也不会想到此刻的我竟然驾驶着与爷爷最为骄傲的战车同名的武装直升机翱翔在南美洲的上空与和您有着同样信仰的共产主义者交战。”在自己所钟爱的“虎”pah-2型武装直升机几乎贴着身下的雨林飞行的座舱之内,曼弗雷德.冯.莫德尔上校此刻依旧轻松的翻看着属于自己的私人相册,这里是距离欧洲联合机动部队先遣集群前进基地―伊蒂基内斯野战机场以南约150公里之外的哥伦比亚南部山区。但是他相信自己训练有素的部下们,此刻还不是他出手的时候。在落日的余晦之下,数十架喷绘着“铁十字”的各型军用直升机此刻正以极低的高度展开庞大纵深的机群,宛如饥饿的阿尔卑斯山鹰一般扑向他们的猎物。
虽然在整个冷战时代,苏联政府都在努力向全世界表述着这样的一个事实―所谓联邦德国国防军根本就是一支由英、美为首的西方盟国包庇的纳粹余孽组成的“复仇军团”。在民主德国以西的德意志领土之上,一群由前国家社会主义党(纳粹的全称)、党卫军、盖世太保等法西斯分子组成的国家,正在西方的卵翼之下向红色苏联阴谋报复。当然与之相比,民主德国国家人民军则感到受威胁的社会主义阵营国家不得已而组建的,一支隶属于民主德国的武装力量,从存在之初就是一群根红苗正的德国志愿者为了抵抗来自西方资本主义阵营的威胁而自发团结起来的。
但是事实上出生于一个民主德国人民军中层军官家庭的曼弗雷德.冯.莫德尔上校对于这种说法实在不敢苟同。纳粹德国战败投降。经过波茨坦会议后,德国被盟国完全解除了武装,德国不能再次建立任何武装力量,只获准建立一支部队作为边防守卫之用,而德国的国防事务则由美、英、法、苏四国负责。诚然民主德国人民军是为了应对联邦德国国防军而成立的。但是这支军队最初的组成却和柏林墙对面的敌人没什么不同,都是在二战中被俘虏的前纳粹德国士兵组成的。唯一有所区别的是,苏联人在甄别的过程中着重剔除了前党卫军的成员,而在联邦德国,美国人则更看重这些俘虏的专业技能。
而曼弗雷德.冯.莫德尔上校的祖父―出生于今天已经属于波兰的格劳温克的曼弗雷德.冯.克拉默便是那些“有幸”保卫民主德国的首批人民军中的一员,虽然他从1941年开始就参加了“巴巴罗萨”行动,为元首征服东方的梦想而转战于辽阔的东线。从一名38(t)坦克的填装手最终成为了二战德国陆军最为精锐的第502重型装甲营中的一员,以一名“虎”式坦克车长的身份参与了东线的北部战场的鏖战。
虽然作为一种陆战兵器,“虎”式坦克本身就是一个传奇,在当时参战的同盟国军队之中到处流传有关它的可怕传说:“虎”式坦克的装甲由特殊钢材制成,并具有“自修复”功能,在同样的厚度下,防护力提高数倍,每当被火炮击中,便会冒出一阵青烟,随即恢复正常;“虎”式坦克的火控系统采用了德国最优良的光学技术,超高精度光学瞄准镜与特种弹道计算机使其主炮命中精度极高;“虎”式坦克车内采用类似u艇的隔舱化设计与技术,使得乘员个人防护水平大增强,除非被彻底击毁,否则休想使其失去作战力能力……诸如此类,等等,等等。
但是当曼弗雷德.冯.克拉默上士驾御着这钢铁猛兽奔驰在列宁格勒附近泥泞不堪的战场之时,德国陆军已经经历了斯大林格勒和库尔斯克战役的惨败,整个东线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如波涛一般的红军t―34坦克编队扑向战场,整个前线危都在旦夕。德军步兵们的阵地犹如在洪水中被围困的孤岛,他们以惊恐的眼神互相询问:“我们的虎式坦克在哪里呢?”
虽然第502重型装甲营如忠实的救火队员一样出现在防线上每一个最为危机的战场。装甲兵们不停地重复装弹―上锁―打开保险―开火的程序,将一辆接一辆的苏军坦克的炮塔和零件送上了天。但是列宁格勒战役总体战局却已经注定,整个北方集团军群都在重压之下开始退却。第502重装甲营也一步步走上了撤离列宁格勒的道路。
经过1944年1至2月间排山倒海般的反攻,苏联红军已经完全解除了德军对列宁格勒的围困。德军被迫向纳瓦河退却,并在这里组织一条临时防线。已经被打残到只剩下几个虚弱战斗群的北方集团军群,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第502重装甲营的“老虎”和那些王牌坦克手们,四处救险以维持整条防线。对第502重装甲营的使用甚至随时会惊动最高层的德军将领。
曼弗雷德.冯.克拉默上士永远记得在那次战役中的传奇一幕。当时第502重装甲营的坦克手们在没有得到允许的情况下驾驶着自己的坦克退回了纳瓦河西岸,正在寻找合适的隐蔽地点,突然一辆大众轻型军车出现在了他们的眼前,当时德国陆军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陆军元帅莫德尔从车上跳了下来,未等克拉默上士他们行军礼,元帅就开始破口大骂:“你他妈为什么不把坦克开到距离敌人更近的地方?你们的责任就是要保证不让俄国人的坦克从这里突破。当然,任何虎式坦克都不能白白牺牲掉!我们现在需要每辆坦克发挥最大的作用!”
这是克拉默上士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见到这位德国陆军之中传奇的防御战大师。他永远也不会忘记正是莫德尔元帅违背了希特勒不仅要求德国陆军停止退却,而且必须立即进行反击的命令。采取“盾与剑”方针,有目的地撤退,为将来反击争取时机,从而暂时稳定了列宁格勒方面的战局。但是这样的稳定并未能维持太久,虽然在纳瓦河前沿第502重装甲营2连的兹威迪上士取得了全营历史上的第500辆击毁敌坦克装甲车的记录。但是随着苏联红军越来越猛烈的攻势,即便是曾经纵横无尽的“虎”式坦克也走到自己辉煌的尽头。
1944年2月的下旬,苏联红军成功强渡纳瓦河,建立两个桥头堡,双方又开始了激烈的反复拉锯作战,“老虎”们又击毁了许多红军坦克和火炮。但是此时红军的空中优势也已经非常明显,大量的“黑色死神”―伊尔―2型攻击机在“老虎”们的头上盘旋。有一次,一辆虎式坦克被打穿了顶盖,除了机电员重伤之外其他组员全部阵亡,而这名机电员为了避免战友们冒生命危险来救他,毅然选择了开枪自杀。
但是这两个桥头堡终究是德军指挥部的眼中钉。为了清除它们,北方集团军群拿出了最后的一点预备部队,发起了反攻。3月29日成功清除了其中一个桥头堡。但是在4月6日凌晨发起的清除另一个桥头堡的行动中,却碰到了麻烦。已经有所警觉的红军部署了大量反坦克火炮,老虎们的行动也变得举步维艰。5月20日,第502重装甲营遭遇了他们一生中或许是最灰暗的一天,红军的1枚152毫米炮弹打中了该营同时也是整个德军头号虎式王牌―奥图.卡尔尤斯中尉坦克的炮塔,接着又一发炮弹击中了炮塔和车体的连接位置。全体乘员被迫撤出,这辆在炮管上画满了击毁标志的王牌虎式坦克,就这样被一辆被称为“动物猎手”的红军su-152自行火炮给轻松击毁了。为了避免更为沉重的伤亡第502营被迫停止了所有的攻击行动,同时配合作战的德军步兵也伤亡惨重,纳瓦河的战局已经注定了。
随着1944年夏天的到来,红军在绵长几千公里的战线上发起对纳粹德军的全面反击,钢铁洪流再度吞没上百万的侵略者,过去3年里德军加诸于苏联人身上的痛苦折磨,将得到翻倍的偿还,到1944年末的时候,红军就将在波兰华沙的河边清洗战靴,并以天为计数单位来计算第三帝国的灭亡。第502重装甲营在撤出纳瓦河防线后,从此也就远离了列宁格勒,那个他们付出了鲜血,并创造了辉煌战绩的地方。等待老虎们的,还有最后一年的浴血奋战以及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