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力量之天狼-第二十一章:前哨战(一)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历史军事>龙的力量之天狼> 第二十一章:前哨战(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一章:前哨战(一)(1 / 2)

“亲爱的梅斯,我已经顺利的抵达了哥伦比亚,很抱歉不能在信中向你透露我们目前的具体位置。这里的情况远没有我们出发前想象的那么糟糕。我们连目前依旧处于战线的后方―这里相当的安全。哥伦比亚政府军的推进速度也很理想,我相信不久之后我们就可以凯旋回家……。”坐在潮湿而泥泞的指挥中心之内,来自阿姆斯特丹的荷兰皇家海军陆战队第23伞兵连连长瓦尔斯上尉正用自己专用的电子手写记事本之上写着自己的乡愁。

这已经是隶属于欧盟联合机动部队南美洲先遣集群的荷兰皇家海军陆战队第23伞兵连部署到哥伦比亚南部的第8天了。虽然应该在5天前抵达的法国外籍军团第61兵团工兵混合营到目前为止还是藐无音讯。但是经过前期部署在这里的欧盟步兵一周以来的奋战,围绕着前进基地―伊蒂基内斯野战机场的环型防御体系还是已经基本成型了。在瓦尔斯上尉所统帅的荷兰皇家海军陆战队第23伞兵连抵达之后,意大利陆军第6山地步兵团的一个战斗连和一个山地侦察排也相继抵达。此刻在以伊蒂基内斯野战机场为核心的环行防御体系之上,荷兰皇家海军陆战队第23伞兵连和意大利陆军第6山地步兵团第61山地步兵连分别驻守着东西两侧的防御阵地。

而最可能遭遇到攻击的南部地区则交由西班牙第66山地步兵营的一个加强连守备,他们是3天前刚刚抵达伊蒂基内斯。与荷兰人和意大利人相比,曾经是南美洲征服者的西班牙人显然对哥伦比亚的雨林有着非同一般的亲切感。当然这并不是他们被部署在最危险地段的全部理由。事实上抵达伊蒂基内斯的欧盟部队都不希望被第一个送上火线,最终瓦尔斯上尉只能和他的意大利、西班牙同僚采取抽签的方式决定谁最先被承担南部地区的防御使命,最终西班牙人运气不佳。不过三方也约定以一周为限进行调防,届时三国军队将调换防区。

而相对安全的北部防区则由哥伦比亚陆军第18步兵旅的一个步兵营驻防。虽然表面上看哥伦比亚人占了不小便宜。但是瓦尔斯上尉却清楚事实并非如此。因为除了空中运输之外,随着伊蒂基内斯野战机场内驻军的增加。日常补给越来越依赖于地面运输。伊蒂基内斯位于哥伦比亚南部一条“战略公路”的尽头。不过这条名义上的战略公路,事实上仅是一条蜿蜒曲折于山峦和雨林之间的泥泞小道。连日以来负责运送补给品的哥伦比亚陆军车队已经接二连三的在这条“战略公路”之上遭到反政府武装的袭击。因此哥伦比亚陆军第18步兵旅不得不担负起护路的任务,远比驻守外围的欧盟士兵来辛苦和危险的多。

在40公里的外围防区的中央地带,曾经只是一片荒地的伊蒂基内斯野战机场已经初具规模,经过比利时工兵连不懈的努力,两条2600米长的简易道面跑道已经铺设完毕,并安装了夜间辅助起降系统。而在跑道的周围除了大片涂装着丛林迷彩色的军用帐篷之外,一所简易野战医院和5个直升机停机坪也已经构建完成。此刻站在机场东侧防御阵地核心的110高地之上,瓦尔斯上尉可以清楚的看到又一架欧盟空军的的a400m型军用运输机正停放在跑道的尽头,卸下刚刚从哥伦比亚北部转运到了武器和士兵。一门门由意大利oto-melara防务公司生产的m56型105毫米山炮正由机场地勤部门所装备的小型牵引车拉出机舱,拖向位于机场南侧的预设阵地。今天西班牙陆军第1山炮营的先遣部队将抵达这里,他们的炮火将会成为伊蒂基内斯未来防御或进攻的支柱。

虽然瓦尔斯上尉并不质疑自己的西班牙同僚的战术素养,但是在21世纪还在使用半个世纪前所研制的武器却多少让他有些气馁。但这又有什么办法呢?大多数欧盟国家在冷战结束之后便停止了对武器系统的更新和采购。事实上在冷战事情他们作的也不够多。

“亲爱的梅斯,我不得不承认,哥伦比亚之行让我对战争产生了全新的理解……。”看过了机场跑道上的一片繁忙和喧嚣,瓦尔斯上尉再次将目光收回到了自己手中的电子手写记事本之上,此刻在那和普通写字板相同大小的led显示屏之上,瓦尔斯上尉那拥有着性感双唇的妻子―西尔维.梅斯正在高清晰的电子影象之上对着自己的爱人展现出自己撩人的媚惑。

“我曾经以为我天生就是一个军人、一个伞兵,我愿意为保卫我的祖国和家园奉献生命。而在我职业生涯的最初十年里,我也曾坚定不移的相信这一点。但是当我的部队真的开赴战场之时,我才清楚的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冷漠。”在信中瓦尔斯上尉终于选择不再隐藏自己的软弱,将所有的离仇和思念合盘托出。

据说冷战时代在西方曾有一个相当经典的笑话:据说某次五角大楼进行关于苏联方面先发制人的兵棋推演,结果令美国总统难以接受。于是美国总统很不理解的向美国方面的高层军官质疑道:“北约和华约方面兵力对比的确处于劣势,但也不至于如此不济吧!我们的欧洲盟友呢?为什么他们的部队仿佛平空消失了一般。”结果美国五角大楼的官员不得不一脸可笑着回答道:“因为这一次我们设定苏联人在周末进攻。”

美国政治学家、国际法学中“权力政治学派”缔造者―汉斯.摩根索曾经说过:国家安全的前提是提高以军事力量为主要成分的国力,其它因素―经济、地理政治、民族资源、科技、人力、意识形态都只起到加强或削弱军事力量。根据这种逻辑,军事力量对比的强弱决定一个国家整体国力的强弱。同样根据这种理解,一个国家国力的增强必然要导致这个国家对于军事力量的使用。在人类过往的历史中,依靠军事力量的强大而获取和国力相适应的势力范围、土地、能源、特权等等的事件屡见不鲜。在这种情况下,外交和战争都是国家的工具。很多通过外交手段无法获取的利益,可以用战争的手段获取。

而在欧洲,从标志了法国民族国家胜利的30年战争开始(1618―1648),经1652年的英荷战争,1689年的英荷反法战争,波兰的王位继承战争(1733)和波兰的三次被瓜分,一直到拿破仑战争和两次世界大战,国家交互使用外交和战争的工具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但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在被纳粹德国和英美盟军所横扫的西欧大陆之上,大多数欧洲发达国家都在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扶植之下,进入了所谓福利社会的时代。事实上虽然同属于资本主义国家,但是以法德为核心欧洲大陆却与英美背道而驰。

在英国模式之下―后来通过英国的向外殖民而传到了美国和澳洲而成为“英美模式”―的社会是一种国有体系,资金来自于国家预算。国家根据立法采取行政措施,雇主和工人虽然可以通过大选来影响立法,但都不是制度和政策的直接决策者。但是欧洲大陆模式实行的是社会共管制度,资金来自于保险费,又从保险基金中反还给缴费人。决策是通过社会伙伴:雇主、工人和政府共同直接地作出,以体现的是一种“社会团结”的精神。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