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类文明诞生之初,学会了独立行走和保存火种的智人们逐渐了脱离温暖的襁褓―非洲大陆,奔向的全新的辽阔舞台―欧亚大陆。这本应是一次人类文明的本质飞跃。因为在为山峦、森林、荒漠和高原所阻隔的全新天地有着太多的无主之地,足够人类这一正逐步成为这个星球统治者的种族繁衍和发展。在欧亚大陆之上,人类肆无忌惮的发展其的狩猎本能,学会了采取、耕作和畜牧。同时也在这片大陆之上学会了攻战杀伐。
与欧洲大陆相比,乌拉尔山以东的亚洲大陆或许幸运的,因为这片土地的富饶足以支撑起一个又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虽然每一次帝国的崛起和崩溃所带来的血腥都足以淹没欧洲大陆的那些近邻,但是毕竟在中央集权政府的有效管理之下,和平年代的繁荣同样足以创造令欧洲人叹为观止的辉煌文明。而与之相比欧洲的历史之上,同属欧罗巴人种之间的国家彼此之间的争斗却几乎填满了每一寸光阴的缝隙。
从古希腊的城邦时代开始,共同膜拜奥林匹斯诸神的人们便往往会为了几亩葡萄园、贸易权乃至几个人神尽可夫的女人大打出手。只有在大流士们(古波斯帝国的君王)的兵锋渐近,那些健壮的宛如雕塑的希腊重步兵们才会团结在同一面军旗之下捍卫自己的水和土壤,直到不世的战争天才―亚历山大大帝的出现。马其顿人才得以将整个希腊半岛的好战分子投入自己的战争熔炉,驱策他们隆隆向西。但是随着远征印度的失败,空前的帝国版图之上顿时烽烟再起。
古罗马帝国的崛起对于绝大多数的欧洲人来说都是一段值得骄傲的历史,在鹰徽军团到处,大半个欧洲终于迎来了统一和安定。从不列颠尼亚的海岛穿过日耳曼尼黑森林的边缘直到波罗地海沿岸,从西班牙比利牛斯山脉的山峦越过高卢人曾经耕种过的沃土、阿尔卑斯山的风雪直到君士坦丁堡城下的博斯普鲁斯海峡,整个欧洲都共同听从着来自帕拉提乌姆山丘之上那“永恒之城”(罗马的别名)的号令。虽然这一庞大帝国的建立过程充满了血腥,而为了争夺那至高无上的荣誉,罗马的贵族们也热衷于指挥着忠于自己的军团互相攻伐,但是毕竟自凯撒结束了他与庞培、克拉苏的前三头政治时期,到狄奥多西一世将帝国分给两个儿子,而成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的之前,在长达400多年的罗马帝国时期里大半个欧洲是统一。
但是随着“第三世纪危机”的爆发,罗马军队参与帝位争夺,从此暗杀、内战不已,曾经显赫一时的罗马帝国开始进入风雨飘摇的垂暮之年。从公元68年,罗马历史上著名的昏君―尼禄被元老院与禁卫军逼迫自杀之后,各行省驻军纷纷拥立自己的将领争位,曾经统一的欧洲大陆事实上已经再次陷入了分裂和无休止争夺之中。
而公元2世纪以来,蠢蠢欲动的日耳曼部落便已经成为令罗马帝国头痛的边防问题。而到第3世纪中期,内部危机最终削弱了罗马帝国曾经傲视欧洲军事防卫力量,以日耳曼人为首的蛮族最终获得他们梦寐以求的机会―进军罗马。公元166年,一支日耳曼军对突破多瑙河防线,直达意大利半岛的北部,罗马皇帝奥里略穷数年之力才将其绥靖。
而从3世纪前半期起,由于边衅日亟,罗马帝国的边境便少有宁日。高卢人又乘机独立。日耳曼人频繁进出西罗马帝国,如入无人之境。为东方的汉帝国所驱逐的匈奴人更在其领袖―“上帝之鞭”阿提拉的统率之下入侵意大利,大军所至之处片瓦无存;公元455年,连一直被欧洲人所歧视的北非汪达尔人也渡海攻进意大利,大掠罗马城十余日。蛮族的连年入侵,最终令西罗马政府几乎失去防御意志。
西哥特王国、汪达尔―阿兰王国、勃艮第王国和东哥特王国等蛮族国家纷纷在罗马帝国的庞大尸体之上矗立起血腥的旗帜。虽然在罗马帝国的东部拜占庭帝国仍以“罗马帝国”之名,继续屹立于东南欧近千年,但是西欧自此陷入长期的分裂、混乱局面。那些曾为罗马人鄙视的蛮族后裔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忙碌于扩张和火并,他们那些焚毁了罗马人的庄园而建立起来的城堡,最终在剑与火的洗礼之中逐渐发展成为近代欧洲各国。
虽然糅合古典希罗文明遗产、基督教文化与日耳曼人的传统,创造出一种全新而活跃的“欧洲文化”。过去罗马人眼中的“蛮族”,终于学会了故作斯文和讲求道义。但是不知道是否是骨子里的好战基因作祟。在古罗马帝国毁灭之后,整个欧洲便一直没有停止过彼此争斗。虽然从查里曼大帝到古斯塔夫(瑞典国王)从拿破伦到威廉二世,欧洲的强权一直在追逐着重现古罗马大一统的迷梦。但是数不清的血腥战役。古老欧洲社会付出了无法估量的惨重代价,生命破碎,财产毁灭,伦理崩溃,甚至于整个文明的衰落。在每一次战争之后,欧洲人都在祈望,这是最后一次,悲剧将不会重演。但是一次又一次现实面前欧洲人所收获的都是失落和绝望。
由纳粹德国为中心席卷整个欧洲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或许是欧洲人历史最为残酷的一次“内战”。在这场战争之中无数的城市被摧毁、数以千万计的生命逝去,而更为关键的是在这场战争的末期,一种足以摧毁人类自身的武器被疯狂的战争之神催生了出来,那就是核炸弹。痛定思痛的欧洲人开始在强大超级大国在自己领土之上的危险对峙之中真正的反思自己的历程。在两个“准欧洲”国家―美国和苏联的刺刀之下,一直彼此敌对的欧洲人开始学会了合作。虽然这种合作最初不过是美、苏两大超级大国为了更好的驱策这些附庸时所组建的联队而已。
但是习惯了光荣孤立的美国人远没有莫斯科那般死脑筋。在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签订之时,美国就在第五条中明文规定:“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各缔约国应单独并会同其他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协助被攻击之一国或数国,恢复并维持北大西洋区域之安全。”也就是说当欧洲发生战争时,美国事实上保留军事卷入的自主决定权,北约除了美国、加拿大之外,其他成员国绝大多数都是欧洲国家。拥有庞大地面突击力量的莫斯科总不能越过西欧便直接把坦克开过大西洋吧?虽然在北约的框架之下但是西欧国家事实上还面临着被华盛顿抛弃的危险。
因此在1954年西欧各国不得不开始着手成立欧洲内部的防务共同体,这个联盟计划由大多数欧共体成员组成,在1948年“布鲁塞尔条约组织”基础上成立。以欧洲防务共同体名义上是为成员国提供安全保证,但是由于彼此之间缺乏信任。这个联盟事实上长期以来一直笼罩在北约的阴影下,其作用仅限于在大西洋联盟的框架内,其意义更象是一个欧洲安全的军事论坛,不过是加强美欧防务联系,从未取得与一个防务机构相称的军事实体地位和发挥一个防务机构应有的军事作用。几乎从成立之日起就长期处于沉睡状态
因此,从机制上讲,二战后虽然西欧的安全由北约和西欧联盟两大机制负责,但实质上主要由北约负责,而北约其实就是美国军队的欧洲仆从,因此整个冷战时期,西欧在军事上依旧不得不以美国马首是瞻。不过随着冷战的结束,欧洲各国经济实力的普遍增强,欧盟各国防务合作开始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