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也是广义上步兵的一员,其实狙击手和普通步兵之间界限十分漠糊,差别仅在训练水平和所用枪械之上。因此除了必须拥有普通步兵所不具备的百步穿杨的射击技术之外,近身搏斗和格杀的技能同样是一名优秀的狙击手所不能缺少的。这一点对于长期以来在丛林之中游荡的蒙托亚来说并不困难。而这或许也就是他在攀爬到接近固定发射塔顶部时,发现并没有甩掉尾随着自己的法国外籍军团士兵时选择用近距离肉搏来格杀对手的主要原因之一。
和很多狙击手一样,蒙托亚拥有着短兵相接之时的自卫武器―一枝俄制的mp-448型手枪,但是在战斗开始之前,他将这支配发给自己的近距离交火时的利器交付给了自己的弟弟。因此将手中的svdk型9.3毫米狙击步枪和伪装服堆在钢架一旁之后,蒙托亚从自己的小腿之上抽出了早已磨砺的军用匕首,屏住呼吸潜伏在发射钢架的一侧等待着那个紧随在自己身后的追逐者落入了自己精心构筑的陷阱。而在仅在不到一分钟之后,来自法国外籍军团的华裔士兵李同根便小心翼翼的爬上固定发射架的顶部。
事实上蒙托亚和李同根此刻登上的固定金属塔架并非是“阿丽亚娜”第3发射场的主要发射平台。在这个位于法属圭亚那的发射中心之内,“阿丽亚娜”第3发射场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的运载火箭发射任务都是由带有脐带塔的移动发射平台系统来完成的。这个长25米、宽21米的移动发射平台重达1000吨。分为三层分别用于流体设施指挥、控制系统电源和空调系统。而发射平台和脐带塔(注1)之上还设有发射工作所需要的一切机械和电气的测试设备。这套设备和运载火箭及其检测系统在一起,因此在发射前往往只需要进行一次准备和测试就够了。
所以此刻李同根脚下这个高大的建筑物从来就不是为“阿丽亚娜”系列运载火箭所准备的。它真正所承载的是欧洲人雄心勃勃的“海尔梅斯”号(也被翻译为“使神”号)航天飞机。作为相对于美苏(俄)的后进者,欧洲航天局于1985年1月制定了包括“阿丽亚娜”-5型运载火箭、“海尔梅斯”号航天飞机和“哥伦布”航天站在内的长期计划。
其中“海尔梅斯”号航天飞机提出的要求是可乘坐3名宇航员和携带3吨有效载荷,在轨道上自主飞行11天,其中6天停靠在航天站上。而“阿丽亚娜”-5型运载火箭箭除作为一般大型运载火箭外,还将作为“海尔梅斯”号航天飞机的助推系统。这两者的有效结合将构成欧洲航天局运送宇航员和货物的航天运输系统,这是欧洲实现独立自主载人航天的必要条件。而“哥伦布”航天站则包括密封舱、极轨平台和有人照料的自由飞行平台三个组成部分。最终形成一个密封舱和一个资源舱组成的有人照料的自由飞行平台投入运行。
不过就和古老欧洲的很多宏伟计划一样,由于资金和成员国意见不一等原因前途光明的“海尔梅斯”号航天飞机在投入了20亿美元之后最终中途夭折了。当然其中也不乏美国方面开放给欧盟各国参加美国航天飞机的搭载飞行的因素。虽然此后在美国方面在“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之后,封存封存仍在服役中的3架航天飞机。欧盟方面曾多次试图重启这一计划。但是最终却总是在澎湃的热情之后不了了之。
虽然“海尔梅斯”号航天飞机最终未能翱翔在苍穹之上,但是其相关配套设置却早已就位了。欧洲人早在上个世纪便为自己的载人航天之梦筑就了长梯。这座只供发射“海尔梅斯”号航天飞机时宇航员登机使用的高塔总高度为160米,设有12层固定平台。塔上相关的防爆电梯、航天员逃逸滑道等设施一应俱全,塔顶有重型吊车、避雷针,塔底建有双向导流槽,全塔总重约2500吨。虽然在漫长的岁月之中,这座高塔曾一度闲置。但是为了配合这一次欧洲有史以来首次独立载人航天发射任务―搭乘欧洲航天局的第二艘atv型货运飞船“约翰内斯.开普勒”号奔赴国际空间站的3名欧洲宇航员的登机需要,欧洲航天局在近半年之中对发射塔的相关设施进行了检修和改进。
此刻李同根所登上的正是位于塔顶的宇航员等机平台。虽然说是平台,但空间也并不宽裕,在众多的机械设备的簇拥之下。实际上可供转圜的空间并不大,李同根小心翼翼的环视着周遍,这是一个纷乱的空间,太多的角落和遮蔽物无疑都是伏击者最好的藏身之处。本能警觉使他举起手中的突击步枪,警惕的环视着四周每一个角落。在昏暗的光线之下,一个黝黑的幻影出现了他的左侧,在仓促之下,李同根几乎错把那一堆狙击手脱下的“吉利服”和靠在其上的svdk型9.3毫米狙击步枪误认为就是那名自己所追逐的狙击手。
但是就在扣动扳机的刹那之间,李同根的头脑之中的突然闪过了一道警觉的闪念:“这是一个声东击西的陷阱。”而就在他猛的转身的同时,一个无声无息的杀手已经贴近了他的身旁,锋利的军用匕首划着夺目的寒光刺向了李同根的咽喉,而在几乎同时李同根手中的枪托也砸向了对方的后脑。这无疑是一次电光火石般的攻防转换。匕首的锋芒贴着向后退去的李同根的脖子割开了空气。而李同根的枪托也被对方坚实的左臂所格开。
在一个踉跄之后,李同根努力站稳了身姿,抬起手中的突击步枪结果这个危险的对手显然是他的第一选择。但是蒙托亚显然并不打算给他机会,凌厉的侧踢准确的将李同根手中的突击步枪踢脱了双手,但也几乎在同时李同根的左腿也有力的踹在了蒙托亚的小腹之上,显然对方在近身格斗领域也颇有造诣。就在蒙托亚被踹得连退数步的同时。李同根已经贴近身来,蒙托亚手中的匕首被率先打飞,李同根抡起双拳左右开弓,猛殴这个今夜曾几乎杀死他的狙击手。,
但是令李同根难以置信的是在他的铁拳猛击之下,并不高大的蒙托亚竟没有被迅速击倒,相反对方很快便腾出手来予以了反击,近距离的肘击重重的命中了李同根的脸颊,而李同根的膝盖也重重的顶在对方的小腹之上。最终在这座人类奔向太空时代的标志性建筑物之上。一场最为原始的肉搏战在地面上横飞的曳光弹背景之下无休止的进行着。谁出拳更猛、谁更能扛打,谁才可能是这场赤手空拳的较量最终的胜利者。
不过这两个男人之间的较量已经注定与今天晚上的大战局无关,因为此刻2架隶属于俄罗斯武装力量总参谋部情报总局的卡―50型武装直升机已经吸引了地面上所有的目光。“该死,这些俄罗斯人是从哪里冒出来的?”站在一辆vbl“潘哈德”型装甲侦察车之上的“铁牙”营的指挥官―威仑上尉对着从自己的头盔上延伸下来的对讲机怒吼道。
虽然在库鲁航天发射中心危机爆发以来,以法国为首的欧盟联合反恐部队加强了对法属圭亚那地区的空中和上海监控,甚至派出了一架法国空军e―3f“望楼”型空中预警机进驻马提尼克岛的法兰西堡,担负今晚强攻行动的空中预警和指挥中心。但是显然对于几乎贴着雨林飞行、且装载有电子干扰吊舱的俄罗斯特种部队的卡―50型武装直升机,无论是法国方面的地面还是空中雷达网都未能及时发现,更无从作出反应。
“是‘格鲁乌’的第10独立特种旅,看来莫斯科方面是不会在这次行动中袖手旁观的。”就在威仑上尉愤怒的质问声中,位于法兰西堡附近的法国海军基地内,法国外籍军团司令―阿尔弗雷德.勒瓦中将和布内尔上校同样第一时间获悉了俄罗斯方面的武装直升机出现在战区的消息。事实上除了拥有庞大的谍报网络外,俄罗斯武装力量总参谋部情报总局从前苏联时代便指挥着一支世界闻名的特种部队―第10独立特种旅,这支由前苏联总参谋部前线侦察部队演化而来的特殊部队其训练、装备和战斗力都优于俄罗斯乃至世界各国其他著名特种部队。而在苏联存在和解体之后的漫长岁月里,这支部队都一直以海外长臂的身份在阿富汗、安哥拉、柬埔寨、埃塞俄比亚、伊拉克、越南、前南斯拉夫以及其它“危险区域”成功展开捍卫莫斯科利益的特种行动。
“只要有需要,我们随时准备就绪,可以在全球任何地点展开行动。”是这支部队的口号的责任。1999年以来,这支特种部队仅在车臣战场之上就消灭了3000名车臣非法武装的精英,其中利用苏―27型战斗机携带空地导弹击毙车臣匪首杜达耶夫的故事为世人所熟知,但是真正令布内尔上校记忆由心的却是他们成功歼灭车臣战地指挥官―号称“黑色天使”的格拉耶夫的经典战例。因为当时在海拔3600米外高加索山地之中,除了格拉耶夫麾下的车臣武装、穆斯林圣战士之外,还有奉命与美国三角洲特种部队一起行动的法国外籍军团第2伞兵团的1支突击小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