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力量之天狼-第十二章:剑拔弩张(一)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历史军事>龙的力量之天狼> 第十二章:剑拔弩张(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二章:剑拔弩张(一)(2 / 2)

“莫斯科是不可能让他们制造的一枚手提式核武器落入我们这些欧洲人之手的。”在自己过去的军旅生涯之中,阿尔弗雷德.勒瓦中将已经多次与俄罗斯军人打过交道。应该说他早已熟悉了俄罗斯民族这种蛮横跋扈的行事风格,而这一次同样也不例外。当然参与行动的法国外籍军团和欧洲联合反恐部队有足够的理由阻截对方的这次不请自来。但是毫无疑问代价将是巨大的,在目前的战场环境之下,2架低空突入的卡―50型武装直升机无疑是盘旋在空中的死神,它们所携带的强大火力足以扫荡缺乏防空武器的所有欧盟部队。不过阿尔弗雷德.勒瓦中将相信俄罗斯的目标应该是那些龟缩在发射控制中心之内的“恐怖分子”。

果然第一架卡―50型武装直升机机身两侧的短翼以下开始闪烁起了致命的火光,数枚s-8型80毫米火箭呼啸着掠过一片哗然的战场上空直扑目标建筑物―发射控制中心。不过这一样的攻击显然无法摧毁这样一座宛如地堡一样的高强度钢筋混凝土建筑,除了在墙上炸来一个直径不过一米的大洞之外。这座建筑物整体上依旧毫发无伤。

“混蛋!”在剧烈的爆炸和震颤之上,位于发射控制中心之内曼科.卡帕克少校此刻已经并不关心究竟是谁在攻击自己。他的双手飞快的在两组密码输入器之上输入着那毁灭的密码。不过这一切都已经太晚了,就在那直径1米的缺口之中,一枚s-8型80毫米火箭从低近攻击的第二架俄罗斯卡―50型武装直升机的机翼之下准确的射入了发射控制中心的内部。

“原来这是俄罗斯处理危机的方式啊!”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伊万.巴博突然回忆起了在莫斯科连通巴黎的热线电话之中,俄罗斯领导人梅德韦杰夫为萨科齐总统所断然拒绝的建议。玉石俱焚,但一劳永逸,这或许就是俄罗斯人处理复杂问题时最为简单的解决方式。火箭弹在空中炸响,最初的火光并不刺眼。飞舞的弹片虽然造成了一定的杀伤。但是真正的恐怖却才刚刚开始。战斗部内被高温挥发成气态的环氧烷烃类有机物迅速与与空气混合,就形成气溶胶混合物,瞬间在整个空间内点燃了一道毁灭的火镰。爆轰波在墙壁之间反射叠加,强大的压力和冲击波瞬间将建筑物内大部分的人员杀死。而更为恐怖的是燃料参与爆炸反应,大量消耗了区域内的氧气。可使整个建筑物缺氧达数分钟。即便躲过了爆炸和破片,扛过了二次爆炸和冲击波,最后的幸存者们还是无法逃过缺氧的扼杀。

但就在一切归于沉寂之时,再无生命的发射控制中心内,一切却并非完全的结束。在无人察觉的情况之下,位于手提式核武器内部的高压电容器突然开始工作起来,而分别置于炸弹两端的氚气容器上的小火药此时也相继点燃。这些火药推动活塞,将氚气压入一些细小的金属管内,其中的一条管子通入更深层的初级反应体之中,而其他的管子则把氚气导往二级反应体。这道过程并不需要特别快速的反应,其目的是不过是各种不同的氘化锂和易于产生核融合反应的氚原子混合在一起。虽然繁复但是整个过程实际上只用了不到十秒钟的时间。

随后电容器开始放电,产生的脉冲穿透电线进入配电盘的电路网之中。这是一个由超精密扳机组的配电电路网―其中每一个开关都是利用具有自动离子化及放射性的氪气来控制超高精确度的放电时间的一种小型超精密装置。利用脉冲压缩的技术以提高其安培数,那个配电电路网可将原来的脉冲分别输入40条不同的引爆电线之中,在这道精确的脉冲作用之中。40个高能炸药组成的爆炸模块将在同一个时间引爆。

脉冲的作用首先传递到之上。这些基本上都是由一些极细的电线制成,由于纤细而脆弱,因此当电流抵达时,这些电线会自行爆炸。电脉冲传到每个爆炸药块的内部,所造成的结果并不是向外爆炸,应该说是向内爆炸,因为更强大的杀伤力需要爆炸的力量向内集中。

所有高爆炸药模块事实上是由两层不同成分的物质所制成―轻金属及重金属粉末。外层都是由引爆速度比较缓慢的炸药所组成,因此在每个炸药块的引爆后,冲击波向四周传播,迅速地抵达炸药模块的边缘之上。由于每个炸药块是由外向内引爆,所以冲击波的威力在炸药块里内向聚拢。在介于快慢速度不同的炸药之间所含的空腔―迅速将球形的冲击波改成平面形状,变形后的冲击波再度聚焦以配合推动那些被称为“驱动器”的金属模块。

这些金属颗粒是经过详细加工的铼钨合金。这些铼钨合金在强大的冲击力的撞击,迅速向内部产生真空运动。这些铼钨合金内层是一层的铍金属,再内层则是一层高纯度的铀235。所有炸药及金属管所对准的中心点是一块10公斤且具有辐射性的钚239。钚239的密度原本就比铅还大,而现在又被内爆炸所产生的百万个气压的压力所压缩,密度自然更加提高。而通过一个外表像家用吹风机的超紧密的迷你离心加速器向着着铍金属层发射氘原子,最终产生了大量运动速度是光速的十分之一的中子。

跟前苏联的核物理学家设计的一样,当中子抵达之时,钚元素的密度才刚好到其尖峰密度的一半。原本密度只有铅的两倍左右,这些钚元素的密度现在已经是原来的十倍,而且还在向内加速前进。中子撞击并进入了那个还在压缩中的钚元素块,核分裂的效应最终产生了。

钚原子原子量为239,这表示其原子核内的中子及质子的数量总和有239。接下来发生的现象真可说是千百万个原子中同时发生反应,但每一处发生的现象都完全一样。一颗入侵的“慢”中子太过接近钚元素的原子核,被一股维持原子核在一起的核力吸人了原子核内。中子被吸人一颗原子的中心后,改变了一大群原子核原来的能量状态,使得后者变得不稳定。

原本处于均衡状态的原子核开始疯狂地旋转,并因核力的起伏变动而产生分裂。在大部分的情况下,核分裂通常会有一个中子或质子完全消失,转变成爱因斯坦相对论中质能方程所提出的能量,即“能量等于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由这些粒子的消失所产生的能量,以伽玛射线及x光辐射线的形态,或其他三十几种较不重要的方式释放出去。最后,分裂过的原子核再释放出二到三个多余的中子。原先只需要一个中子引发核分裂,原子核却又释放出二到三个以超过光速的十分之一的速度运动的中子―都会撞击到其他的原子核。而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能量,足以继续维持反应是前一个阶段的两倍,而接下来的一个阶段又是原来的两倍。原先开始只是少许的能量以及一点点的自由粒子在加倍、再加倍,最终凝聚成足以毁灭一切的巨大威力。

――――――――――――――――――――――――――――――――

注1:脐带塔―这个名称来自“胎儿”(指运载火箭和航天器),在尚未“分娩”(飞离发射台)以前,靠脐带从“母体”(地面设备)吸收“营养”(气、电、液)和“信息”的寓意。脐带塔是火箭起飞前火箭和飞船与地面设备之间的联系桥梁,主要支撑地面与火箭、飞船相连接的供电电缆、供气管路、加注管路,为航天员进舱提供通道,同时为工作人员提供发射前检查的工作场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