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办’继续不遗余力地执行社会主义革命路线,每天都在巡觑‘资本主义’的尾巴。办公室内部长时间‘泥巴战’,终因老张被判刑劳改,每个人都得以收敛了一年多时间,然而,派性斗争不会因为老张的缺席从此万事大吉了,他被赶走了,可那个位置总会有人惦记,内部提拔、外地调任,多少人盯着。如果某位一旦稳坐那把交椅,那么新一轮‘挖臭水沟’式的争斗马上拉开帷幕。
‘打办’也算是风口浪尖上的船,掌控的都是利益裙带的命脉,今天你的亲戚上街了,明天我的朋友来做生意,全都是面子问题,背后的交易谁也说不清楚,要搞起来清查,每一个都是瓜田李下。还好在这个问题上大家还算默契,有相关人在大街上做生意混的,都互相打个招呼,一切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为此,‘打办’在大街上的‘投机倒把’打击活动暂时‘睁一只闭一直’。他们多次开会讨论,一致认为‘穷凶极恶’的‘资本主义尾巴’要到外围摸查,一旦发现有资本主义倾向就必须穷追猛打。
还真有倒霉的人撞进他们的视线,这个事祸起供销社收购部的某位人,他的一句闲聊侃谈,使‘打办’的某位人拍案惊起。
说了也让人费解,那个时候大名鼎鼎的‘打办’,其实是挂靠在供销社的一间办公室而已。有一天,在‘打办’工作多年的老朱去上厕所,在走廊里听到供销社领导向收购部的人了解蜂蜜收购的情况,老朱隐约听到收购部职员汇报说:“今年蜂蜜不知何因,比往年少了好几成!”
这个情况使老朱大发奇想,他怀疑养蜂人私自把蜂蜜买了,认为这也是一种投机行为,应该给与予制裁。和主任回报后,马上引起‘打办’的重视,都认为这个问题非同小可,他们立刻召开全体会议,面对‘资本主义尾巴’新动向,大家群策群力研究处理方案,最后一致通过,要大刀阔斧进行排查,把‘资本主义尾巴’的毒草消灭在萌芽状态。
真是‘人怕出名猪怕壮’,杨家养蜂远近闻名,‘打办’排查,他们家首当其冲,没几天就得到了初步的证据,他们确实有把蜂蜜私自卖给同村人。
‘打办’几方碰头后,认为有必要对杨家的资本主义倾向绳之以法,为了让不法分子口服心服,大家分头行动取证。
那边大网已经铺开,杨家还蒙在鼓里,他们正准备做蜂箱季节性搬迁,全然不知道政府的某个机构正要对他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也难怪他们大意,全国解放以来,从土地改革,到镇压反革命,再到刮共产风,而后还经历了文化大革命,那么多运动都过来,公元到了光辉灿烂的七十年代,怎么也没想到会被‘打办’盯上。
某天,从部队转业到这个部门工作的新同志老周,接受领导安排,去杨家做‘火力’侦察。那一天,他上身裹了一件洋布棉衣,下身穿着肥大的黑辨裤,手里拎着一个陈旧退色的帆布包,全然一身农民打扮。
在部队混过的人到底不一样,乔装成买客,让人看不出一点破绽,他摸到杨家门口,说要买蜂蜜,数量很大,一开口就几十斤。
当家的杨老爹面对不速之客,一老一实地和他说:“都已经收购了,只有留下了一点喂养幼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