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章(2 / 2)

一群孩子站在远处不愿散去,其中却有一部分没有分到喜糖,心中委屈的就差没有掉眼泪。对过塘埠头,有家长们都看到自己的孩子在那里丢人现眼,急得火往头上冒,一脸愤恨地丢下手中的事,跑过来拧着孩子的耳朵,骂骂咧咧地把他提到家里去。

酒宴还在继续,也不断地有人参与进来,有些没请自到的,个个满口埋怨,为什么自己没有在被请之列?他们都是支书、大队长的干将,三三两两的过来,有的手里拿着大家拼凑的铁壳热水瓶当贺礼,有的人送来一个绸被面。还好有人早已退席离去,进来这么多人也能凑合坐下。

还是庆嫂出来打圆场,抱着一丝歉意说:“你们都是同村亲房,安排在晚上!”庆嫂这话不出来说到没事,他们对这样安排极端得不满意,好像人都矮了一截,平时都和支书、大队长在一起,为他们的事鞍前马后的,婚宴却要把他们捅到一帮亲房的行列之中,这不是瞧不起人吗?

庆嫂也不敢得罪这些人,看他们脸色有异样,马上补充说:“晚上支书、队长还来的,中午是为了‘知青办’里来人了,他们才过来坐陪的!”

总算有让他们还算满意的解释,有的开始端着碗去上桌给领导敬酒。

这里有个风俗,下桌到上桌敬酒,必须连喝三碗才有资格,有量才有这样的勇气,如果上桌的领导人数多,那就有麻烦,因为地位卑微,总不能说,我敬大家一碗!一个跟班,哪有这样的脸面,必须得一个一个来,上来喝三碗,接下去又喝七八碗,这个人绝对要醉的滑到桌底下进去。可明智危险,可这些人还都愿意去,结果有几个没来多久,就被人扶回家去了。

宴席也不能老这样闹下去,‘知青办’人已经喝了不少,趁着酒意对在路边送行的支书说:“吴畏,响应毛主席号召扎根农村,这是一个先进的典型,要在全县宣传,我们就要培养这样的青年,要让他成为‘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标兵,为了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最近可能要送几位优秀知青到省城‘农大’进修,吴畏的条件很合适,你们着手推荐吧!”

支书恭维道:“哎呀,这是天大的好事啊!我们会根据组织的安排,关注他的成长的!”

支书是个精明而又回玩权术的人,他很愿意在他手下培养优秀的人,因为自己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最大也只能做个大队支书,问题是这个支书不是村大队选的,而是由公社分管干部钦点,然后公社党委通过,这样做说是为了保持党的一元化领导。而吴畏的优秀,绝对不止是理论水平上口若悬河的专长,他有于生俱来的领导能力,从知青到来的那天起,也没有封组长,可七八号年轻人都听他得,这样的人在村里绝对是‘过江龙’,他这个‘锥子’在麻袋中间总有一天会扎出来的。支书早就看出他的潜质,总想自己亲手送他到仕途上,以后也可以为自己保驾护航。

他转身回到席间,看到庆嫂忙碌的身影,决定先把这是告诉她。支书认为庆嫂好歹也是大队班子成员,吴畏已经是她的女婿,从‘知青办’领导得到的消息,必须第一时间让她知道,这样也可以表现自己的消息渠道绝对是‘通天的’,必须让大队班子成员俯首帖耳、口服心服。

中间厅堂四张桌上杯盘狼藉,厨子和帮忙的人终于有时间凑成一桌在吃饭稍息。庆嫂一个人忙里忙外地在整理这一摊子,支书在一张刚清理完的桌前坐下,用手招了招庆嫂,也招了招在门口送客的吴畏。

中午的酒席散场了,男知青们相继走了,几位女知青还在新房里陪新娘,他们原本都是吴畏的崇拜着,都曾一度为了他争风吃醋,现在吴畏依然留在农村,大家虽然也为这位大哥哥惋惜,可这时候对他已经没有兴趣,反而认为凤芝嫁给他最合适了,在农村也有个人照应。

庆嫂放下手中的事坐到八仙桌的一侧,见支书有事找,吴畏也不和客人们黏糊,转身进屋,也坐在一侧。

支书点了一根烟,一脸喜气地说到:“几个月前老知青们回城,没有推荐你回去,很有情绪吧?”吴畏实话实说:“开始的时候有点,但过后就好了,革命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农村是广阔的天地,人一天都离不开粮食,在这里工作绝对有它的价值!”

支书微微地点点头,说道:“你有这样积极的心态,组织上也不会亏待你,我已经给你争取到名额,过年后推荐你上‘农业大学’读书!”

吴畏做梦都没有想到,新婚之日带来了这样利好的消息,他迅速地从椅子站起,握着支书的手说:“谢谢您的栽培,我会记住您的恩德的!”

庆嫂也感动得难以言表,毕竟是自己的女婿了,他进步就这个家的荣耀,她没有对面恭维支书,而是对吴畏说:“大家都这么抬举你,你要努力啊!”

“我会努力的,我将一如既往,拥抱这片热土!”

这边在桌面侃谈,隔壁新房中的人听到吴畏要上大学的消息,都在向新娘道喜。那几位还没有走的女知青心里有些不自在,偶像情结刚刚消除,刚才还觉得自己已经是一名工人了,可吴畏还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优越感把心中的爱恋挤没了,可人家在这里是为了到大学深造,还是高了普通工人一大截。

这些女知青不知缘由,以为吴畏放弃回城心里另有打算,她们都佩服他,为了上大学宁可娶农村姑娘,支书都还没有走,几个女孩已经去桌前祝贺吴畏。

消息传的很快,一些刚下乡不久的新知青,闻讯赶了过来,他们为知青能推荐上大学而激动,都感觉自己也有那样的希望。

老支书借势对他们宣导说:“吴畏就是你们的榜样,希望你们也好好地劳动,到时候你们也会有这样的机会!回城工作当然是好,可只有十六元工资,三年后才调两级工资,三十一块一个月几乎伴随你们大半生,大学毕业月薪四十多块,只要你们努力,大队党支部会去争取大学名额的!”

知青们都满脸喜悦,异口同声说:“我们会的!”

支书慷慨激昂后,起身准备离开,庆嫂嘱咐说:“晚上你还要辛苦一下的!”

“来,一定来!”老支书说完反别着手,扬长而去。

吴畏半天才缓过神来,一切都像做梦一样,这样的奢望从来都没有过,得到这样利好的消息是喜上加喜,他心里更是乐不可支。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