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章(2 / 2)

夫差见运河挖好,派兵北上伐齐。齐人闻讯,举国震惊。当时齐国内战激烈,相国陈乞为稳定民心,向吴国求降。吴军不发一箭而大获全胜,夫差下令班师回国,更是洋洋自得。不久,齐国又生内乱,齐简公进攻鲁国,鲁国求救于吴国。夫差再次出兵伐齐,并在艾陵(今山东莱芜县东)大败齐军。

夫差趾高气扬地召来伍子胥,向其夸耀自己的功绩,说:“相国辅佐先王开辟吴国基业,攻入楚都,功劳非凡。如今你的见解已经陈旧不堪,你还不思进取,只能保守故业。你说我###齐国将使吴国陷入绝境,背后受越国袭扰,今天我们轻而易举地败齐而归,这是上天赐福吴国,现在我把战况向您通报一下。”话语中充满讽刺揶揄。伍子胥见夫差自以为是,已经越滑越深,几乎不可救药。作为奠基吴国霸业的老臣,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刚刚强盛起来的国家就此败落。怀着对先王的敬重之心,伍子胥又不厌其烦地向夫差进谏,他说:“作为老臣,我戎马倥偬,善于决断,中原诸侯国对我均尊敬有加,你却抛弃老臣,信任奸臣,此为亡国之阶。如果你此次伐齐失利,尚可觉悟,获胜则更加忘形,必定亡国。”

夫差当时正为击败中原大国兴奋不已,对伍子胥的话嗤之以鼻,对他倚老卖老的作为更是反感。他自己从一出生就被罩在先王阖闾的巨大功勋里,阖闾打败了楚国,自己打败了齐国,终于可以与先王相提并论,而伍子胥的劝谏却总是令他扫兴。他始终想不明白,为什么伍子胥会对弹丸之地的越国如此切齿痛恨。

伍子胥对于越国这个毗邻的小国始终保持着十足的警惕,他以自己的直觉和经历预感到勾践这个表面上温顺的家伙骨子里热血沸腾。越国不除,吴国就不可能安枕。这样,夫差和伍子胥的隔阂日益扩大,夫差对伍子胥的不满日渐加重。

越王勾践在夫差得胜而归后,及时献上贺礼祝贺。在夫差挖筑邗沟和伐齐的几年里,随着越国国力的逐渐恢复增强,勾践越来越躁动不安,屡次与大臣商量要出兵伐吴,报仇雪耻。但每次都被范蠡、文种以各种理由劝阻下去。大臣文种向勾践提出了九条复兴越国的建议:一是敬重上天,二是不惜重礼行贿,三是高价收购吴国粮草,四是以女色丧其意志,五是送其巧匠奇材,让其大兴土木,六是培养阿谀谄媚奸臣,七是离间其忠臣,让其自相残杀,八是治理本国,使国富民强,九是训练士兵,锻造兵器。勾践对这九条建议很是佩服,笃信不疑,迅速付诸实施,果然屡试不爽。此外,越国还鼓动吴国伐齐,甚至愿意出钱出力助战,既能表现出对吴国的服帖支持,又让吴国穷兵黩武,消耗财力,而且让吴国看不出破绽。此时,夫差得胜而归,越王及时拜贺,更让夫差悠悠然飘飘然。

伍子胥案五(2)

夫差十一年(前485年),勾践见夫差不问政事,与文种又商议出一个削弱吴国国力的计策。因当年越国粮食欠收,勾践派文种求见伯嚭,请求吴国借粮给越国,并允诺明年必按时归还。夫差听信伯嚭之言,打算贷粮。伍子胥得知,急忙赶到宫内,请夫差切勿贷粮给越国,说越国并非真的欠粮,实是欲使盗空我国粮库。夫差则说,越国既已称臣,必不会怀诈。伯嚭旁敲侧击,说让越国按时还粮即可。夫差遂贷粮万石给越国。次年,越国粮食丰收,勾践命人选大粒的粮食蒸煮后还给吴国。夫差见越国按时还粮,所还粮食个个粒大饱满,认为勾践守信,很是高兴,让百姓以粮食作为种子播种,结果自然颗粒无收,吴国百姓饱受饥荒之苦。而夫差却还认为这是吴国百姓播种不当所致,丝毫没有怀疑是越国捣鬼。

此时,越国毛羽渐丰,开始招兵买马,四处征选善长兵法、兵器者,教习兵士,同时大造兵器战船。勾践被赦归国时,曾向吴国允诺,世代为臣,永不拥兵,现在开始食言。伍子胥大惊失色,跑到夫差那里痛哭失声,劝夫差速速伐越。伯嚭又为越国辩护,称“守国,非兵莫守,无可怀疑”。但夫差也知道万一越国兵强马壮,势必威胁吴国,不能再无所动心,也有意兴兵伐越。

勾践见吴国即将动兵来伐,又故伎重演,仍派文种去求和,同时用大量财宝贿赂伯嚭及其他大臣。在伯嚭等人的劝说下,夫差再一次接受了越国求和。伍子胥捶胸顿足,声泪俱下地哭谏夫差:“吴越两国,非吴并越,即越吞吴。两国地理相近,可以互相居住,而齐国的土地对于吴国,就像是石头地,毫无作用。现在大王舍近求远,真是愚昧之至!”口气强硬,措辞激烈。夫差恼羞成怒,更厌恶伍子胥,逐渐萌生了杀意。

伯嚭知道夫差有意杀伍子胥,喜出望外,寻找时机准备置伍子胥于死地。夫差十二年(前484年)春,夫差准备再伐齐国。越王勾践见此时吴国百姓饥馁,国力空虚,夫差君臣不仅不自知,还依然穷兵黩武,与范蠡商议后,决定派三千兵士助吴伐齐。夫差见此,更增伐齐信心。伍子胥又来劝谏,说:“越国是吴心腹之患,而齐则是疮疥小恙,大王兴师十万,征伐千里之外的疮疥而不顾心腹之患,臣恐齐未胜而越祸已至。”夫差大怒,斥之曰:“老贼竟出不祥之言,扰乱军心。”更增诛伍子胥之意。伯嚭奏曰:“伍子胥乃前朝老臣,罪不至死,不如派其出使齐国,一为伐齐下战书,二可观其动向,是否与齐勾结。”夫差同意,遂派伍子胥出使齐国。

伍子胥见夫差不可理喻,自己在吴国的处境不妙,有可能像父兄在楚国一样被灭门诛族,与其全家俱死,不如把儿子送出吴国,为伍家留存一系血脉。他趁出使齐国的机会,将儿子伍封托付给自己的老友、齐国的贵族鲍氏,改姓为王孙。这就是后来齐国的王孙氏。

伍子胥归吴后,夫差已经整顿好兵马,自为中军,伯嚭为副帅,兴师十万伐齐。伍子胥知道劝谏无用,称病居家不出,拒绝从军。

夫差此次征伐齐国,再获大胜。齐简公谢罪求和,并送来宝物以为和好之礼。夫差大悦,返回国内,即?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