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夫差此次征伐齐国,再获大胜。齐简公谢罪求和,并送来宝物以为和好之礼。夫差大悦,返回国内,即日升殿,群臣纷纷前来祝贺。伍子胥也来到大殿,却不发一言。夫差责怪他说:“相国劝谏寡人不可伐齐,今得胜而归,相国独无功劳,亦觉羞乎?”伍子胥漠然道:“天欲亡国,必先让其遭逢小胜,而后降以大忧。臣恐吴国大忧将至。”夫差大怒,骂道:“老耄糊涂,言之不祥。”再不理睬伍子胥。
数日后,越王勾践也来祝贺,给吴国带来不少贺礼。夫差大喜,当着群臣的面说要增加越国的领地。伍子胥涕泣劝道,大王听从佞臣谗言,不辨曲直,如今自掘坟墓,宗社倾颓的日子不远了。夫差见伍子胥当着越国君臣和吴国大臣的面指斥自己昏庸无道,勃然大怒,再也不顾伍子胥脸面,痛骂道:“老臣多诈,为吴妖孽,竟欲专权擅威,独倾吾国,寡人以前王之故,不忍加诛。今退自计,勿沮吴谋。”伍子胥悲怆哀号,呼天抢地:“臣以忠信,得为先王宠信,心忧吴国之亡,才不顾自身犯颜直谏。昔夏桀杀龙逢,商纣杀比干,今大王诛臣,也与纣、桀相并。臣请自辞,大王自便。”说毕,痛哭而去。
伍子胥案五(3)
伯嚭见时机已到,待夫差退殿后,向夫差透漏出伍子胥使齐时,将其子托付给齐国大臣鲍氏,早蓄叛吴逃亡之意。夫差一听,怒不可遏,即着人将一柄属镂剑送给伍子胥。
伍子胥回到家中,老友劝其逃亡,伍子胥说:“吾自楚奔吴,已为吴臣,得遇先王,备受恩宠,背亡岂人臣所为?”不听劝告。此时,见夫差使臣带属镂剑前来,当即明白,光着脚走到庭院当中,仰天长叹,悲愤道:“昔先王不愿立汝,我以死争之,让你承继王位。如今竟忘我之功,反赐吾死。吾死,后世必以我为忠,并之与比干、龙逢。”又对家人和使者说:“吾死之后,汝等抉出吾目,悬于东门,吾要亲睹越军入吴。在吾坟上种植梓木,等长成后作棺材。”遂拔剑自刎。
使者将伍子胥临终所嘱告诉夫差,夫差气愤难抑,命人将伍子胥头颅割下,放在盘头城楼上,又让人将其尸体装到一个叫鸱夷的皮革袋里扔到钱塘江中,恶狠狠地说:“日月炙晒你骨,鱼鳖生食你肉,你的骨肉化为灰烬,还能看何物,还能知何事?”伍子胥的尸体被抛入江中后,江水顿时汹涌起来,激荡岸边。百姓感戴伍子胥行为,私下捞出尸体,埋到吴山之上,并在山上立祠祭奠,后人就把这座山称为胥山。伍子胥死的这天是农历八月十八日,每到这天钱塘江潮就尤为壮观。人们常常在这天观看钱塘江潮。观看钱塘江潮此后也成为人们祭奠伍子胥的一种方式。
夫差杀了伍子胥后,进伯嚭为相国,更加不问政事,耽于酒色,朝政日益腐坏。在伯嚭的鼓动怂恿下,夫差愈发自负,决定象齐桓公那样,召集诸侯会盟,成为公认的霸主。
公元前482年暮春,夫差带兵数万,约同晋、鲁等国在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会盟。而正在此时,越王勾践见时机成熟,趁机带兵伐吴。吴国太子友率领老弱残兵抵御。越国士兵同仇敌忾,势不可挡,吴太子友战死,吴军大败。
夫差在黄池盟会上得知越军攻吴消息,登时惊慌失措,但为取得霸主地位,生怕被人看出国内动荡,强作镇定,当机立断,封锁消息,整顿军马,迫使诸侯承认他为新任霸主。之后,他迅速撤兵回救吴国,但因师老兵疲,越军以逸待劳,两军一交战,吴军大败。夫差只好派伯嚭前去求和,勾践自思尚不能吞吴,也同意讲和,带兵退出吴国。
四年后,周敬王四十二年(前478年),勾践见夫差依然荒于酒色,不理朝政,又兼吴国连年灾荒,国力衰颓,再次伐吴。夫差率兵防御。两军在距吴国国都五十里外的笠泽(今江苏吴江一带)展开激战。越军声东击西,吴军又大败。夫差派王孙骆袒身膝行,至越请和,往返七次,均不得请。
公元前475年冬,勾践决定发动最后一击,彻底消灭吴国。越军一连数战都取得胜利,步步紧逼,围住姑苏城(今苏州),在城外建起城墙,又称越城。围困了将近三年,至公元前473年,城中粮尽,夫差冒险突围,逃到姑苏山上。勾践紧追不放,包围了姑苏山。夫差东躲西藏,再次派人请和,并表示宁愿作越王的奴仆,服侍越王。勾践念及昔日曾被夫差赦免,有意答应,范蠡、文种等大臣极力劝阻。夫差仰天叹息道:“吾悔不用伍子胥之言,杀忠臣伍子胥,至此下场,无面目见子胥于地下。吾死,必用绫罗掩蒙吾面,以使活人难见我,我亦见不到死人!”说完拔剑自刎。勾践遂入姑苏城,捉住伯嚭杀之,不久又北渡江淮,与诸侯会于舒州(今安徽舒城),诸侯尊越王勾践为霸主。夫差的霸主地位如昙花一现,瞬即而逝。
吞并了吴国,越国的疆域大为拓展,已到达今山东境内,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国之一。过了七八年,周元王七年(前469年),勾践病死。又过了几十年,到了公元前403年,晋国分裂成韩、赵、魏三国,是为历史上的“三家分晋”,这标志着春秋时期的正式结束,战国时代真正到来。越王勾践也就成为春秋时代的最后一位霸主。
想看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