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尽醉而归。
伍子胥所以离席,是气愤不已,又考虑到不能在席间当面指责夫差。次日一早,他迫不及待地奔入宫内进谏,说昨日勾践的表现大王看得清清楚楚,臣听说有狼子野心者必用美辞掩饰,大王喜闻阿谀奉承之词,而丢弃了先王遗嘱,不思后代之患,就如纵毛炉炭之上,希望不焦,置卵千钧之下,希望保全,定然不能,还望大王能迷途知返。
夫差为勾践的表演迷惑,又为伯嚭的谗言蛊惑,见伍子胥又来絮叨,不耐烦地指责伍子胥说:“寡人罹病三月,没有听到你的一言相慰,是你不慈;没有进献一口我喜好吃的东西,是你不仁;作为臣子,不仁不慈,怎能忠信?勾践兵败,还能亲自作奴侍奉寡人,是其义;寡人有疾,亲尝寡人溲溺,是其慈;尽取国中之宝呈献吴国,不思故土,是其忠信。若寡人听信于你,诛杀勾践,固然让你大感快意,寡人遭你愚弄。”
电子站
伍子胥案四(3)
伍子胥见夫差如此忠奸不辨,急火攻心,力争道:“大王何其反也。老虎俯身是为了捕获猎物,鱼因为贪饵才被钓上,雉因为迷惑彩绸才被网住。大王以勾践归吴为奴为义,以尝溲溺为慈,以献宝物为仁,也是鱼、雉之类。今勾践入臣于吴,是其阴谋太深,故意作出服贴的样子,欺惑大王,尝大王溲溺是俘获大王仁心。勾践故意将吴国夸得强大富足,是让大王解除戒心,骄傲自大,放松警惕。臣不敢独自逃命辜负前王的宠信,一旦社稷成为废墟,宗庙陵夷,后悔晚矣。”夫差无动于衷,冷冷地对伍子胥说:“相国勿复再言,寡人意已决。”伍子胥知不可挽,号啕大哭而退。过了几日,夫差设宴赦免勾践,并亲自送到城门外。吴国大臣都来送行,只有伍子胥未到。是为夫差五年(前491年)。
勾践回到越国,励精图治,卧薪尝胆,与妻子“食不加肉,衣不重采”,鼓励百姓从事农桑,奖励生育,轻徭薄赋,同时重用文种、范蠡等贤臣。经过努力,越国原来衰落的经济开始得到发展,国力日益恢复,百姓生活得到改善。勾践还接受范蠡的建议,不时向吴国进贡宝物,以麻痹吴国对越国的警觉之心。
夫差此时已不再如初即位时勤政,而沉湎酒色,纵情享乐。他想建造姑苏台,需要很多又粗又长的名贵木种。勾践得知,号令在全国范围内寻找,终于得到一些良木,送给夫差。夫差大喜,褒奖勾践。伍子胥又入宫进谏,说当初桀因建灵台,纣因建鹿台,穷竭民力,卒致亡国。勾践献木,实欲害吴。夫差此时已经对伍子胥的聒噪反感厌恶,只是因其是先王老臣不能发作,对于他的劝谏根本不听,依旧耗费巨大民力物力,造起了姑苏台,弄得民怨沸腾。
越王勾践又遍索全国有姿色的女子,准备献给吴王。夫差七年(前489年),经历半年多的时间终于选得两位绝色佳人:一个是西施,另一个是郑旦。勾践把她们带入皇宫,教习歌舞,学成后献给夫差。夫差见西施、郑旦姿色超人,又善歌舞,果真天生尤物,自然大喜过望,一一笑纳。伍子胥见勾践心术不正,犯颜强谏说:“臣闻夏亡以妹喜,殷亡于妲己,周亡于褒姒,美女乃亡国之物,此越王害吴毒计,万勿可受。”夫差根本不听,说勾践得此尤物自己不用,而进献寡人,正见其忠。伯嚭趁机添油加醋诋毁伍子胥,说相国动辄将大王比于亡国之君,是何居心?不过一二妇人,何至于夸张其辞?伍子胥恨恨离去。此后,夫差左拥右抱,日夜莺歌燕舞于姑苏台上,不问政事。
伍子胥案五(1)
夫差六年(前490年),北方中原大国齐国的国君齐景公病死,幼弱的宴孺子继位。齐国贵族为争权夺利,斗争激烈,国内局势动荡。次年(前489年),楚国国君楚昭王病死,世子章嗣位。其时,齐、楚、晋等国昔日霸气已消,衰落不振,只有吴国势力最大,中原诸侯也畏之三分。
夫差逐渐骄奢自大起来,称霸中原的雄心被激发起来,厉兵秣马准备兴师北上,###齐国。伍子胥闻知,不顾夫差对自己的厌恶,恳切进谏:“当初吴败越而不受,是天予不受,如今越国励精图治,革除弊政,国力日盛,为日后伐吴备战。吴国却不以越为敌,而以遥远的齐国为敌,何其悖也。齐国远隔千里,且有楚、鲁相隔,即便获胜也不能居住。齐之于吴,可有可无,而越之于吴,乃心腹之患。如果伐齐,越国必从背后袭击,悔之莫及。”
夫差鬼迷心窍,根本不听,发动百姓修建了一条人工大运河——邗沟,连通长江、淮水,以解决北征的粮食和兵士运输问题。这条大运河修了将近四年的时间,动用数十万百姓,终于在夫差十年(前486年)完成。这条运河接通了沂水、济水,吴国军队可以直接、迅速地用战船将兵士运往北方。
在越国,勾践君臣依然保持着对吴国一贯的恭顺姿态。勾践听从范蠡、文种的建议,致书夫差,极力鼓动吴国伐齐,想借此耗费吴国国力。伍子胥明知越国奸计,劝谏夫差又不听,只有连连哀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