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章(1 / 2)

的父亲、也就是伯嚭的祖父伯州犁也为楚王所杀。伯嚭家破人亡,孤苦伶仃,四处逃难,得知伍子胥在吴国为官,就逃到吴国求助。

伍子胥见其可怜,将他推荐给阖闾。阖闾征求伍子胥对此人的看法,伍子胥答道:“吾与伯嚭同疾相怜,同忧相救,仇恨相同,志愿也必相同,能助吴称霸。”阖闾大喜,遂封伯嚭为大夫。吴国大臣被离私下里却对伍子胥说:“吾观伯嚭为人,鹰视虎步,不可亲近,若重用之,必为所累。”伍子胥不以为然。自此,伍子胥与伯嚭共同为吴国出谋划策,加上阖闾的励精图治,吴国国力日益强盛,仓库充盈,兵力威武,逐渐有了向外扩张的资本。

伍子胥案三(1)

吴、楚两国世代为仇,因楚国强盛,双方交战多以吴国败终。吴王阖闾三年,即周敬王八年(前512年),阖闾见本国国力日盛,渐起伐楚之心,便与伍子胥商议。伍子胥见阖闾喟叹沉吟,知其心惧楚兵强壮,又向阖闾推荐了一位将才——孙武。

孙武(前535~?),字长卿,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出生于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他精通韬略兵法,著有《孙子兵法》。后来到吴国,结识了伍子胥。此时他正隐居于罗浮山。阖闾忙派人召来,与之谈论兵法,孙武一一解答,讲得出神入化,阖闾听得目瞪口呆,击节赞赏。但他对孙子兵法的实际应用却有些怀疑。孙武见此,让阖闾召来180名妃嫔宫女,分成两队,进行操练。刚开始,宫女先是忸忸怩怩,继而嬉笑言谈,毫无军纪。孙武击鼓三遍,依然如此,怒而斩杀两名队长,宫女吓得脸色苍白,浑身筛糠,登时进退听令,变得整齐划一。阖闾虽心疼两位妃嫔,但见孙子果真用兵如神,欣然封其为上将,由其将兵伐楚。

当年吴王僚的公子盖余、烛庸得知吴王僚被杀,逃奔楚国,被封到舒州(今安徽舒城)。这年,伍子胥奏报阖闾,说必先除内患,方可外征。阖闾同意,遂令孙武将兵攻破舒城,杀死盖余、烛庸。阖闾有意继续进兵攻入楚国国都,孙武以吴国尚不富足,难以支撑大战劝阻,阖闾遂班师回国。

楚昭王见楚国遭此败绩,又知伍子胥、伯嚭所以在吴国效力,皆是因为费无忌所激,因而诛杀了费无忌。

阖闾四年(前511年),吴国的一柄湛卢剑不知怎么到了楚昭王手里。而民间传说该宝剑很有灵性,会自动离开无道君王而跑到有道君王那里,现在它离开了暴虐的君主阖闾,归顺了贤君楚昭王。阖闾闻说大怒,发誓要夺回宝剑,当即派伍子胥、孙武、伯嚭率兵进攻楚国,同时派人从越国借兵。越王允常平素与楚国交好,不肯帮助阖闾,拒不借兵给吴国。

伍子胥得知楚国任用大将子期,心生一计,决定用反间计击败楚军。子期是楚国著名的大将,颇有军事才能。囊瓦,字子常,是楚国令尹子囊的孙子,不仅毫无军略,而且贪婪成性,《左传》说他“贿而信谗”。伍子胥让人放出话说,吴国只怕囊瓦,不怕子期。楚昭王果真用囊瓦换下了子期。吴军趁机进攻,囊瓦不战即溃,吴军顷刻攻占六、潜两座城邑。楚兵大败。阖闾要乘胜追击,伍子胥力劝不可,说此时吴国攻伐强大的楚国还力不从心,时机未到。孙武也以吴军后兵未到劝阻,阖闾方答应撤军。

(bsp;次年(前510年),吴王阖闾以越国拒绝从吴伐楚,南征越国。越国弱小,吴国没费多大气力就打败了越国。

阖闾九年(前506年),吴楚双方又在豫章(今属江西省)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战争。豫章位于大别山以东的江淮之间,是吴国进入楚国的必经之道,地理位置极为重要。伍子胥、孙武在战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说服了许多依附楚国的小国,最后在豫章与囊瓦带领的楚兵决战,大败楚军,并再次攻占了楚国的战略要地居巢,打开了通往楚国的西大门。此战之后,吴、楚两国都进入了一个较长时间的休战期,双方都等待时机,准备做最后一搏,一举击溃对方。

正在吴国大力发展生产、训练兵士、巩固边防、积极备战时,一贯狂妄自大的楚国却依然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恃强凌弱,醉生梦死。唐、蔡两国都是依附于楚国的小国。唐国位于吴、楚之间,仅有几座城池,蔡国虽曾名列春秋十二诸侯之一,此时却已严重衰落。当时,唐国国君为唐成候,他有两匹名为“肃爽”的千里马;蔡国国君为蔡昭候,他有两个精美的佩玉和两件罕见的裘衣。两人为了表现本国对楚王的忠心,各自献上一件自己最心爱的宝贝。楚国令尹囊瓦生性贪婪阴毒,垂涎三尺,也向两个国君索要。两个国君死活不给,囊瓦恼羞成怒,将他们扣留在楚国三年。唐成侯的臣子为赎救国君,偷偷地将宝马献给囊瓦,唐成侯才被放回。蔡国见此,也只好效尤,将宝物献出,救出国君。蔡昭侯受此大辱,发誓要报此血仇。他先向当时的中原霸主晋定公求助,愿意以自己的儿子作为人质,请求晋国出兵伐楚。一贯自大的晋定公见有人来求,很是受用,号令各诸侯国都要出兵伐楚。未想,晋国大蒋荀寅也是一个囊瓦式的贪婪之徒,在大军即将出发时,以出兵是以救蔡为由,借机向蔡昭侯索要宝物。蔡昭侯愤恨不已,决定放弃晋国,转向楚国的宿仇吴国求助。

伍子胥案三(2)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