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之美-第23章_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章(1 / 2)

验和达观情怀的悲凉无奈之感。村上小说中几乎无处不在的孤独、寂寞、无奈和达观情境说到底是与此一脉相承的,乃其悲悯与拯救意识的基石。

第二,村上小说中情调的经营、细节的描摹、对话的氛围、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关注和展示仍然是日本式的。日本文学最主要的传统特点就是优美细腻柔曼婉约,善于用小场景、小道具、小情节来点化传达丰富多变、微妙细腻、空漠渺茫的或直感性或瞬间性心理感受、情趣和意绪,营造韵味绵长的感伤的艺术情境。在村上笔下,这样的情境、韵致、氛围所在皆是,而且经营得出神入化、曲尽其妙。作者自己也说过:“我的确非常喜欢日常生活中无所谓的细节性风景,非常喜欢观察各种各样的人是怎样通过这些细节同世界发生关系,以及这些无关紧要的琐事是怎样得以成立的,对此非常有兴趣。”(《为了物语的冒险》)

第三,村上的小说同一百多年前的日本近代文学巨匠夏目漱石的作品颇有相通之处。文艺评论家加藤典洋和岛森路子都有这样的看法。外国甚至有人认为村上乃当代的夏目漱石。村上本人一次接受杂志采访时也说自己尽管一直不看日本小说,但漱石的作品集中看完了,认为漱石的文体非常本分自然。我大致比较了一下,觉得两人之间至少有三方面比较接近:一是态度的认真与坦诚,两人都认真思考人生、思考社会、思考艺术;不伪善、不矫情、不声嘶力竭、不故弄玄虚;二是笔致的幽默与机警,都富于理性的、智性的、带有文人美的幽默感;三是描写对象大多是城市里的小人物尤其是中青年知识分子,都以传达其孤独、无奈、迷茫、充满失落感的心态见长。而且两人同是游离于文坛主流而独树一帜、别开生面的孤独甚至孤高的作家。

从掏耳朵的棉球棒里寻找哲学(1)

村上春树在日本并非高产作家,但单行本厚厚薄薄有图没图的加起来也差不多有了一百本之多。这一百本书,可以分为创作和翻译两大部分。先说翻译。翻译有三十九本(其中连环画八本)。所译对象基本是美国现当代作家。译的最多的是雷蒙德·卡佛(raymondcarver),有六卷本“卡佛全集”刊行。此外主要有司各特·菲茨杰拉德(scottfitzgerald)、杜鲁门·卡波蒂(trumancapote)、约翰·欧文(johnirving)、保罗·瑟罗斯(paultheroux)、蒂姆·奥布莱恩(timo’brien),以及塞林格()等。可以说是日本迄今出版译作最多的作家,既是作家又是翻译家。在村上身上,翻译直接影响创作,甚至可以说他是从翻译当中学会创作的。随笔中他多次提到他是如何搞起翻译的,谈了翻译经验和体会。

对他的创作我们是比较熟悉的了。这方面可大体分为长篇小说、短篇小说、随笔、游记、报告文学(纪实文学)五类。长篇包括最新的《海边的卡夫卡》在内出了十本,短篇包括《夜半蜘蛛猴》这样的超短篇出了十二本,随笔包括画本在内出了十四本,游记出了五本,报告文学有采访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六十名受害者和八名施害者写成的《地下》和《约定的场所》两本。此外还有对谈、访谈、e?鄄mail通讯集等十多本。

此次上海译文出版社引进了九种随笔和三种游记,基本包括了这两类的代表性作品。这里我只粗线条谈一下村上的随笔,谈谈其随笔的特色。

第一个特色是其个人性,也就是说随笔中有“村上这个人”。当然随笔这东西是最为个人化的写作,没有作者“个人”也就无所谓随笔。但村上写得更细、更具体、更见日常性,可谓吃喝拉撒睡无所不有。他自己也以自嘲的口吻说过:“看这些文章的时候,如果你为所在皆是的百无聊赖感到吃惊,思忖这家伙怕是傻瓜,那么就请好意地解释为这不过是村上这个人的派生性一面好了。”(《长寿猫的秘密》)不讳地说,若是一般作家写得那么“百无聊赖”,读者真有可能“思忖这家伙怕是傻瓜”。而对村上则网开一面。日本读者不仅没把他当“傻瓜”,反而读得有滋有味,愈发以为他“脑袋瓜就是好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