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历史军事>新视角读隋书> 66、李渊兴兵太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66、李渊兴兵太原(2 / 2)

公元616年,杨广到江都避难去了。皇帝一走,北方局势更加混乱不堪。李密率领瓦岗军包围了洛阳,正在日夜攻打。河北的窦建德,正式建立了自己的政权,脱离了隋朝。在这种情况下,李渊自然要考虑他的出路了。这个时候的李渊,占据着山西大片土地,手下有着众多谋士武将,更有雄兵数万,是一支很强的力量。李渊经过深思熟虑,决定起兵造反,开创自己的帝王大业。

关于李渊起兵,有些史书和文学作品说,那是被儿子李世民劝说和逼迫的,李渊本人并不想造反。李世民为了逼老爹造反,还设计把李渊灌醉,然后把晋阳宫的宫女弄到他的床上,李渊怕被皇帝杀头,不得已才造反了。对于这个说法,许多学者并不认同。笔者也认为,李世民可能做过一些工作,起了重要作用,但起决定作用的,仍然是李渊自己,因为李渊早就有当皇帝的野心。

据《隋书》记载,李渊早就有不臣之心。他年轻的时候,术士史世良给他相面,说他有帝王之相,李渊就很高兴。李渊不仅高兴,而且认为自己确实有当帝王的能力。史书说他:“颇以自负”。

李渊长了一张老太太似的脸,杨广取笑他,称他为“阿婆”。李渊很郁闷,回家后对老婆说了。夫人窦氏一听,喜笑颜开,说:“恭喜你呀,这是吉兆啊!”李渊忙问缘故,窦夫人很认真地说:“阿婆是老妈妈的意思,老妈妈就是堂主。如今天子亲口称你为阿婆,预示着你必将成为天下之主。这是天意,如何不喜?”

李渊一听,特别开心,令人端上酒菜,夫妻俩一边喝酒,一边偷偷地乐。从这些事例来看,李渊想当皇帝,早就存心已久了,哪里还用得着儿子苦苦相劝和逼迫呢?

李渊决定起兵造反,便紧锣密鼓地加紧筹备。当时,在李渊身边的,只有次子李世民。李渊急召在外地的长子李建成、四子李元吉、女婿柴绍等人,让他们赶快到太原来,这既是为了增加造反的力量,也是为了子女的安全。与此同时,李渊派使者去突厥,送上厚礼,说要起兵推翻杨广,希望给予支持。突厥与杨广有仇,欣然答应了。其实,李渊是想稳住突厥,别在他起兵之后,从背后捅他一刀。

这个时候,驻守马邑的军官刘武周发动兵变,杀死马邑太守,拥兵割据,自称天子。李渊闻讯大喜,这给了他一个很好的借口。李渊便打着征讨刘武周的名义,名正言顺地招募士兵,扩充实力。

李渊的筹备工作虽然秘密,却也露出了一些蛛丝马迹,引起太原副留守王威、高君雅的警觉。这两个人是杨广的亲信,是专门安插在李渊身边的,杨广还授予他俩遇事专断之权。王威、高君雅经过密谋,认为李渊很可能要造反,于是一面紧急报告杨广,一面想谋害李渊,夺取兵权。李渊可不是吃素的,早有防备,抢先下手,把二人除掉了。

李渊一切准备就绪,在起兵之前,又设了一条妙计。他伪造皇帝诏书,说要把太原一带的青壮年,全部征召入伍,再去打辽东。这一下,像捅了马蜂窝一样,把民众情绪煽动起来了。百姓们群情激奋,义愤填膺,纷纷大骂皇帝昏庸,逼得人们活不下去。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李渊不反,恐怕老百姓也要造反了。

公元617年5月,李渊召集将士和百姓,历数杨广的罪行,公开宣布造反了。老百姓奔走相告,欢欣鼓舞,大批民众加入了李渊的队伍。

李渊造反,与其他起义军不同,他打的是“推翻昏君,另立明主,匡复隋室”的旗号,只反昏君,不反隋朝。当然,这只是李渊的策略而已,李渊的最终目的,当然是要改朝换代,自己当皇帝了。

李渊造反,在朝廷背后狠狠扎了一刀,加速了隋朝灭亡,同时改变了北方地区的政治格局。李渊与其他起义军的关系,变得十分微妙。

这个时候,李密率领人多势众的瓦岗军,正在围攻洛阳。李密认为,只要攻占了洛阳,就等于得到了天下,他的帝王大业就成功了。李密没有想到,李渊势力的迅速崛起,为他增加了一个强有力的对手,使他的称帝之路,有些扑朔迷离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