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军接连两次全军覆没,朝廷震惊,又派出名将陈稜,率军围剿杜伏威。陈稜,可不是一般的人物,他是隋朝著名战将,曾经率领一支船队远征,一举灭了流求国。不过,由于杨广三次东征,损失了大量兵力,各地起义蜂起,又派去不少军队镇压,朝廷兵力明显不足,所以,只派给陈稜八千兵马。
隋军虽然兵力不多,但武器精良,陈稜又指挥有方,所以战斗力很强。杜伏威与陈稜几次交战,都没有占到便宜,双方形成僵持状态。
杜伏威为了打败陈稜,下功夫整训部队。杜伏威想了一个办法,每次打仗之后,他都要亲自检验士兵身上的伤痕。如果前身受伤,说明是正面迎敌所致,予以重赏;如果伤在后背,表明临阵后退,立即斩首。这样,再打仗时,士兵们谁也不敢转身后退,只能是奋勇向前了。杜伏威又精心挑选了五千名强壮士兵,组成了敢死队,给予重赏,并承诺,如果战死,将厚待他们的家人。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杜伏威觉得有了取胜的把握,便与陈稜决战。杜伏威依仗人多势众,向陈稜军发动进攻,五千敢死队在前,数万大军紧跟,凶猛地向隋军扑来。
陈稜知道自己兵少,不敢出战,只令将士们放箭,顿时箭如雨下。可是,杜伏威的士兵们,好像中了魔一样,不怕箭雨,嗷嗷乱叫,只管向前猛冲,前边倒下一批,后面又涌上一批。隋军士兵见了,心惊胆战。
杜伏威为了激励士气,亲自上阵杀敌,不料被一员隋将射中前胸。杜伏威大怒,吼叫一声:“不杀了你,老子不拔箭!”杜伏威带箭直冲过去,隋将吓呆了,被杜伏威一刀砍死。
起义军士兵见主帅一马当先,更是士气大振,拼命向前,很快两军短兵相接,隋军弓箭失去了作用。杜伏威军人多,最后又将隋军杀得全军覆没,只剩下陈稜一人逃回。
此后,朝廷再也没有力量围剿杜伏威了。杜伏威势力更加强盛,他率军转战于江淮大地,攻占了高邮、历阳等许多重镇,建立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杜伏威开始改变流寇式的作战方法,专心经营自己的地盘。杜伏威从小受苦,很同情穷人,经常救困济贫,赋税也很低,受到百姓拥护。但杜伏威仇视官府和富人,在他的地盘里,凡是朝廷官吏和富豪,一律处死,这就有点过分了。
目不识丁、小偷出身的杜伏威,却敢于对抗朝廷,并且屡次打败隋朝名将,称雄于江淮大地,真是一个奇迹。
后来,杜伏威归降了唐朝,又为唐朝立下大功,被授予上柱国、吴王,位居于齐王李元吉之上,荣耀无比。不料,好友辅公祏叛乱,杜伏威受到牵连,被逼自杀,时年四十一岁。好在后来李世民为他平了反,追封他为吴国公。
隋朝天下大乱,隋炀帝已经无法应付了,他该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