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历史军事>新视角读隋书> 64、杜伏威称雄江淮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64、杜伏威称雄江淮(1 / 2)

杜伏威称雄江淮

在隋末农民起义中,还有一支骨干力量,与河南瓦岗军、河北窦建德遥相呼应,共同抗击隋军,这就是称雄江淮一带的杜伏威起义军。

杜伏威,是山东章丘人。他从小就穷困潦倒,不能养活自己,只好当小偷。不过,杜伏威为人仗义,爱交朋友,与辅公祏结成了生死之交。

辅公祏姑姑家里比较富裕,养了很多羊,辅公祏经常偷羊,送给杜伏威充饥。后来,辅公祏的姑姑发现了,向官府告发了他们,他俩只好逃走了。杜伏威无法生存,干脆聚集了一些人,组成了盗窃团伙,专门从事盗窃勾当。杜伏威被推举为头目,当时,他只有十六岁。

在隋末大乱之时,各地起义如火如荼,仅山东地区就有几十支起义军。杜伏威的盗窃团伙,本来就没有什么出路,此时也顺应大潮,举旗造反了,没想到义旗一举,还真聚集了不少人马。朝廷派名将张须陀到山东镇压起义军,起义军敌不过,四散溃逃。杜伏威带领他的队伍,也逃避到江淮一带。

杜伏威虽然年龄不大,但从小历经磨难,十分成熟,很有心计,也很会拢络人,众人都信服他。当时江淮地区,也有许多起义军,但各自分散,力量弱小,杜伏威想联合他们,扩大自己的势力。

下邳人苗海潮,是一支起义军的首领。杜伏威游说他说:“我们都久受隋朝暴政之苦,各自为正义而起兵,但力量分散薄弱,很容易被朝廷各个击破,不如我们联合起来,共同对敌。”苗海潮见杜伏威说得有道理,很高兴地归附了杜伏威。

当时的起义军,多数是为生存所迫,不得已而造反,没有什么大志。杜伏威头脑灵活,能说会道,处事得体,时间不长,就招降了多路起义军,力量壮大起来。

对不肯降服的起义军,杜伏威也采取打的一手。海陵人赵破阵,拉起了一支起义队伍,人数较多。赵破阵同意与杜伏威联合,但要求由他做首领,让杜伏威听他指挥。杜伏威怎么能干呢?杜伏威假装答应,带领十名勇士,拿着酒肉食物,去拜见赵破阵,同时命辅公祏率领部队,悄悄埋伏在赵破阵军营附近。

赵破阵见杜伏威前来拜见,十分高兴,摆下酒宴,大吃大喝起来。酒兴正浓之时,杜伏威一声号令,十名勇士拔剑出鞘,当场斩杀了赵破阵和他的几个亲信。这时,辅公祏伏兵齐出,摇旗呐喊,声势颇为壮观。赵破阵的士兵见头领已死,群龙无首,又被包围,只好归降了杜伏威。杜伏威势力崛起,聚众数万,很快成为江淮地区力量最强的一支队伍。

朝廷派将领宋颢前去镇压。宋颢轻敌,看不起这伙乌合之众,大摇大摆,长驱直入。杜伏威没有文化,更没有读过兵书,却很有谋略。他设下计策,把宋颢军队一步步诱引到芦苇荡里,然后四面放火,烈火熊熊,无路可逃。可怜宋颢和他手下的隋军将士们,全都葬身火海。

朝廷闻讯大惊,随即又派出将领公孙上哲,率军前去镇压。杜伏威率众迎敌,双方大战于盐城,结果公孙上哲仍然是全军覆没。史书只是记载说,公孙上哲军队被全歼,不知道杜伏威这次用了什么计策?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