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在大帐内大摆宴席,各种山珍海味、美食佳肴,应有尽有,都是突厥人没有见过的好东西。一顿大吃大喝之后,进行文艺演出。说书唱戏、大型歌舞、魔术杂技、驯兽表演,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这些祖祖辈辈远在塞外的突厥人,哪里见过这些?他们一个个看得目瞪口呆、如呆如痴。
最令突厥人感到神奇的,是魔术,那些口中喷火、凭空抓鱼等项目,变幻无穷,神秘莫测;最令突厥人感到震憾的,是驯兽表演,那些凶猛的大老虎,竟然像猫一样温顺,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大隋朝真是太伟大了,突厥人心悦诚服。隋炀帝还赐给他们锦帛二十万段,首领们纷纷跪拜谢恩。见此情景,隋炀帝心花怒放。
杨广从榆林进入突厥地界,在启民可汗夫妻和大小首领的陪同下,沿着御道,向东巡视了整个漠北草原。一路上,杨广又用上了另一件东西,就是观风行殿,实际上就是一座活动的宫殿。行殿主要用木板和布制成,在外观上与宫殿一样,装饰得金碧辉煌。行殿下面装有轮轴,可以用人推着走,而且走得还挺快,好像有神助一般。突厥民众从来没有见过这种东西,觉得是神仙驾临了,纷纷跪拜在御道两旁,行殿走出很远,他们还不敢抬起头来。
隋炀帝坐在高大的行殿上,俯视着拜伏路边的突厥民众,心情澎湃,壮志满怀,不由得诗兴大发,赋诗一首。《隋书》记载了杨广的这首诗:“鹿塞鸿旗驻,龙庭翠辇回。毡帐望风举,穹庐向日开。呼韩顿颡至,屠耆接踵来。索辫擎膻肉,韦鞲献酒杯。何如汉天子,空上单于台”。意思是说,突厥人对我心服口服,拜倒在我的脚下,奉献美酒美食,那比起当年只是把匈奴人赶跑、空占单于台的汉武帝来,可是强太多了。隋炀帝“奄吞周汉”的大志,似乎实现了。
杨广耀武扬威地巡视塞北,收到了震慑突厥、收服人心的效果。可是,杨广的心机很深,他知道,要想使北方地区长期稳定,光靠炫耀国威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靠实力。于是,他在巡视期间,征调民夫百万,修筑西到榆林、东至紫河的长城,做好了防御突厥的准备。
突厥首领启民可汗,是隋朝扶立起来的,始终对隋朝没有二心。在隋炀帝巡视期间,启民可汗竭尽全力侍奉,使得巡视十分顺利和成功。启民可汗多次表示,自己的性命和地位,都是隋朝给的,他要永远牢记这高天厚地之大恩。启民可汗甚至上表,请求隋炀帝赐给他华夏服装,他要脱掉突厥袍子,改穿隋朝官服,以表明自己是隋朝的臣子。
突厥首领要改穿隋朝官服,必定会影响很大,大臣们都认为是件好事。可是,杨广却没有同意。他头脑很清醒,知道光靠一个人改穿服装,是起不到多大作用的,而且容易脱离突厥民众。
杨广对启民可汗说:“你的心迹很好,只要内心忠诚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改换服装”。后来,启民可汗死后,他的儿子始毕可汗继位,与隋朝的关系果然恶化了。
杨广沿着御道,从漠北草原的西头巡视到东头,一直到达北京,然后,从北京返回了洛阳。
杨广带着五十万大军,巡视了漠北草原,等于一次武装大游行,虽然宣扬了国威,震服了突厥,可代价实在是太大了,耗费了大量钱财和粮食,加重了民众负担。大臣们议论纷纷,认为太过奢侈浪费了。杨广大怒,他早就想铲除异己了,于是下令,以诽谤朝廷罪,将著名功臣高颎、贺若弼、宇文弼等人处死,将苏威等人免官。
杨广是很能折腾的,他巡视完江南、塞北之后,又把目光转向了广袤的西方,他要到西边的广阔天地里,再去折腾一番。不过,隋炀帝在西边的折腾,倒是实实在在地建立了一些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