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御宅屋自由小说阅读网>历史军事>新视角读隋书> 42、耀武扬威巡塞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42、耀武扬威巡塞北(1 / 2)

耀武扬威巡塞北

塞北,是指长城以北广大地区。在隋朝时期,塞北地域辽阔,人烟稀少,气侯异常,一片荒凉。塞北与四季花开、景色如画的江南相比,有着天壤之别,所以,隋炀帝巡视塞北,决不是去游山玩水的。

《隋书》记载,杨广带领几十万人马,南下江都,在南方待了八个多月,做了大量安抚和稳定人心的工作以后,回到了洛阳。此时,洛阳新城已经建成,十分豪华气派。杨广很满意,在新都舒舒服服地享受了一段时间。

杨广是个好动不爱静的皇帝,喜欢巡视四方,到处宣扬国威。唐代有个叫岑仲勉的史学家做过统计,说杨广当了十四年皇帝,可在洛阳待了不到四年,在大兴城住了两年,其他时间都在巡游各地。

公元607年4月2日,杨广下发诏书,说:“古代帝王观察民风、询访民俗,是为广大百姓解除劳苦,不仅要安抚内地,还要安抚边远的地方。因此,朕打算去安抚北方地区”。

杨广所说的北方地区,是指漠北草原一带。当时,统治漠北的突厥首领,名叫启民可汗。突厥曾经是隋朝的大敌,隋文帝杨坚通过多次军事打击,又施以离间计,造成突厥分裂。后来,杨坚采用长孙晟的计策,扶持弱小的启民可汗,使他成为突厥的大首领。启民可汗对隋朝感恩戴德,俯首称臣,尊称杨坚为“圣人可汗”。杨广继位的时候,启民可汗亲自跑到长安,专门去朝拜祝贺。

尽管隋朝与启民可汗关系很好,但北方的稳定,事关大局和边防安全,杨广仍然有些不放心。于是,他就想借巡视塞北之际,展示隋朝的力量和国威,起到震慑作用,把突厥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

杨广喜欢排场,又想炫耀实力,因此,这次北巡,同样是人马众多,浩浩荡荡。杨广带领的人马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率领五十万雄伟的军队,还有十万匹战马。当年隋朝与突厥打仗,都没有出动过这么多的兵马,这是为了展示武力。二是随行人员有皇后嫔妃、文武大臣,还有大批僧人、道士等。带着宗教界人士,是为了显示隋朝的宗教神秘玄妙,比突厥的原始宗教高深多了。三是还带着庞大的艺人队伍,有各种戏曲歌舞,还有杂技、魔术和马戏,这是为了宣扬丰富多彩的中原文化。

杨广担心带领这么多人马前去,会引起启民可汗误会,于是让长孙晟先去沟通、打前站。长孙晟是有名的突厥通,多次出使突厥,与启民可汗的关系非常好。长孙晟知道杨广北巡的用意,便指导启民可汗,做好了各种迎接准备。启民可汗动用了大批民众,专门在草原上修了一条长三千里、宽一百米的御道。启民可汗还亲自动手,清除帐外杂草,显示对大隋皇帝的恭敬。

公元607年4月18日,杨广带领大批人员,在五十万大军的护卫下,浩浩荡荡向北进发。向北走没有水道,只能是坐车或骑马,北方荒凉,时常有大风沙,远比下江南辛苦多了。经过两个多月的长途跋涉,终于到达了突厥的边界榆林。这个榆林,不是现在陕西的榆林市,而是在内蒙古托克托县境内。

杨广巡视塞北,与巡游江南一样,也是做足了准备。临行前,他让建筑设计专家宇文恺,精心制作了两件东西,一件是大帐,另一件是观风行殿。大帐,就是巨大的帐篷,不仅大得惊人,能容纳几千人,而且装饰得富丽堂皇。杨广一到榆林,就把大帐架了起来。

突厥是游牧民族,历代都住帐篷,可是,他们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巨大而豪华的帐蓬,一个个全都惊呆了。启民可汗和夫人义成公主亲自到边界迎接,义成公主是隋朝宗亲之女。他们献给隋炀帝三千匹骏马,隋炀帝则赐给他们两个金瓮、一万两千段锦帛。启民可汗还带领着大小部落的首领,共有三千五百多人。这些人全都进了大帐,再加上隋炀帝的随行人员,几千人聚在一起,大帐内一点也不觉得拥挤。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