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功勋高颎
杨坚篡周建隋以后,文治武功,成就非凡,大隋王朝一派兴旺。这除了杨坚本人雄才大略之外,一批文臣武将也功不可没。在众多功臣当中,高颎堪称第一。
《隋书》记载,高颎,是河北景县人,汉族。高颎的父亲曾在东魏做官,后来投降了西魏,受到大将军独孤信的器重,引为幕僚,并赐姓独孤氏,因此,高颎与独孤信渊源很深。独孤信是杨坚的岳父。
高颎十六岁那年,独孤信被权臣宇文护杀害,许多人不敢再与独孤信亲属来往了,只有高颎依旧如故,经常前去探望。独孤信的女儿独孤伽罗,夸赞高颎人品高尚。孤独伽罗是杨坚的妻子,杨坚与高颎的关系自然也很亲密。杨坚辅政以后,就把高颎召入丞相府,当了一名小官吏。
公元580年,尉迟迥起兵叛乱,矛头直指杨坚。杨坚派名将韦孝宽前去平叛,同时想找一个心腹之人去做监军。杨坚先后找了刘昉、郑译、崔仲方,三人都不愿意去,以各种理由推辞了。高颎知道以后,主动请缨,表示愿意为杨坚卖命,不怕有灭族之灾,这令杨坚十分感动。
高颎到了前线,发挥聪明才智,尽心尽力协助韦孝宽,只用六十八天时间,就平息了叛乱。杨坚大为高兴,高颎回到京城后,杨坚设宴为他庆功,把自己用的御帐赏赐给他,提拔他为丞相府司马,从此对高颎信任有加。
公元581年,杨坚改朝换代,建立隋朝,任命高颎为尚书左仆射,相当于宰相,封为渤海郡公。高颎升迁之快、受宠之深,朝中百官无人能及。高颎觉得自己升得太快了,担心众人不服,上表力辞,并推荐名望甚高的苏威接替。杨坚为了成全他让贤的美名,同意了,但没过多久,就下诏恢复了高颎的职位,而且又增加了一个重要职务,让他兼任左卫大将军。这样,高颎拥有了行政权和军事权,总领朝政事务。
高颎智谋过人,才能出众,他在巩固新政权、创立三省六部制、开创科举制、修订《开皇律》、推行三大经济政策、营建大兴城、征服突厥等方面,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杨坚对他很满意。《隋书》说:“所有奇策密谋,都是高颎所定,世人没有知道内情的”。
高颎兢兢业业,日理万机,他经常坐在朝堂前一棵槐树下办公。后来,有关部门整修宫廷,想要砍掉这棵树,杨坚予以制止,说留下这树诏告后人,以纪念高颎的功劳。
杨坚治理好内部之后,便想攻取江南,征求高颎的意见。高颎献出了疲敌之计,就是每当南陈稻谷将熟的时候,隋朝就摆出一副进攻的样子,使得南陈全力防御,结果稻谷无人收割,全都烂在了地里。高颎又派人潜入江南,烧毁南陈的粮仓和物资储备。这样几年下来,南陈国力大减。
公元588年年底,杨坚见时机成熟,出动五十一万大军,兵分八路,攻击南陈,任命杨广为元帅,高颎任元帅长史,三军事宜,均由高颎决断。所以,在灭陈战役中,杨广是挂名的,真正的决策者和指挥者是高颎。在高颎指挥下,隋军只用三个月时间,就灭掉南陈,凯旋而归。战后,高颎因功升为上柱国,食邑一千五百户。
杨坚平定江南之后,又腾出手来,对付北边的突厥。高颎亲自率军,与杨素等人一起,消灭了都蓝可汗,打跑了达头可汗,扶立突利可汗为启民可汗,成立了傀儡政权,彻底征服了突厥。高颎又立下大功,得到赏赐无数。杨坚还赏给他一座行宫,对他礼遇更高。
高颎文韬武略,通晓世务,把朝政处理得井井有条。高颎还心胸开阔,选贤任能,像苏威、杨素、贺若弼、韩擒虎等人,都是高颎推荐的。这些人都各尽其才,成为一代名臣。
高颎功勋卓著,位极人臣,难免遭人妒嫉。将军卢贲、庞晃等人进谗言,杨坚很生气,疏远并贬黜了他们。有个大臣诬告高颎谋反,杨坚大怒,把那人杀了。杨坚安慰高颎说:“你就像一面铜镜,常被磨擦,可是,越磨就会越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