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者向西找到达头可汗,以隋朝皇帝的名义,赐给他一面象征权力的狼头纛,表示承认他是突厥的最高首领。达头可汗是沙钵略的叔叔,早有此意,如今得到隋朝支持,正中下怀,从此便不听沙钵略的号令了。
长孙晟亲自带领随从,向东找到突利可汗。此时的突利可汗,名叫处罗侯,是沙钵略的亲弟弟。突利可汗也对沙钵略不满意,早在长孙晟停留突厥的时候,他就与长孙晟偷偷结成了同盟。如今,长孙晟到了他那里,两人重续旧谊,相谈甚欢,突利可汗与哥哥更加离心离德了。
长孙晟接着又找到阿波可汗,他与阿波可汗的交情也不错。此时,阿波可汗与隋军交战,刚吃了败仗。长孙晟对他说:“你打了败仗,倒不可怕,可怕的是,沙钵略会趁此机会,以处罚你为理由,吞并了你的部落。”沙钵略确实早有吞并阿波可汗的企图,听长孙晟这样一说,阿波可汗自然相信了,于是,便按照长孙晟给他指出的光明大道,归顺了隋朝。
这样,长孙晟奔走于突厥各个部落之间,凭借高超的智慧和计谋,离间瓦解了敌人,沙钵略可汗下属的四个可汗,被长孙晟拉走了三个。
沙钵略可汗见手下人背叛,勃然大怒,发兵攻打阿波可汗的老巢,还杀了他老娘。阿波可汗奋起反击,与达头可汗联合起来,在隋军的帮助下,大败沙钵略,将他驱逐到东边去了。这样,突厥一分为二,东边是沙钵略可汗,西边是达头可汗和阿波可汗。从此,突厥再也不能对隋朝构成威胁了。
沙钵略这次出兵,不仅没有为千金公主报仇,反而搞得众叛亲离,地盘丢失了一大半,陷入了困境。他只好与隋朝息兵求和,千金公主也暂时放下个人仇恨,认杨坚为干爹,变成了大义公主。
沙钵略遭此打击,心情郁闷,没过多久就死了。他的弟弟处罗侯乘机继位,可只过了一年,处罗侯就阵亡了,沙钵略的儿子继位,被称为都蓝可汗。都蓝可汗胸有大志,也有能力,他在大义公主的协助下,逐渐恢复了势力。
公元589年,杨坚平定江南、一统天下。他见都蓝可汗实力有所增强,感到迟早是个大患,便想彻底解决突厥问题。长孙晟再一次大显身手,仍然使用以夷制夷策略。
长孙晟出使突厥,他抓住大义公主出轨的把柄,挑拨都蓝可汗与大义公主的关系,造成两人之间的裂痕。长孙晟又秘密联系突利可汗,与他结成同盟。这个突利可汗,名叫染干,是都蓝可汗的弟弟,有的史书说是他的堂弟,是处罗侯的儿子。在长孙晟的运筹下,终于挑唆都蓝可汗杀了大义公主,为隋朝除去了一个大患。
长孙晟向杨坚提出扶弱抑强策略,全力扶持突利可汗。在此期间,长孙晟几乎时刻都在突利可汗身边,为他出谋划策,招抚部众,扩大势力,还为他修建了居住地大利城。最终,隋朝出兵灭掉都蓝可汗,驱逐达头可汗,扶持突利可汗当上了统治蒙古草原的启民可汗。
此时,启民可汗实际上是个傀儡,突厥变成了隋朝的附属国,杨坚当上了突厥的“圣人可汗”。长孙晟以夷制夷策略获得巨大成功。
在征服突厥的过程中,长孙晟以夷制夷策略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功勋卓著,他先后任左领军将军、相州刺史、武卫将军、右骁卫将军等职。
公元609年,长孙晟病逝,终年五十八岁。朝廷深表悼惜,赐赠甚厚,又让儿子长孙无忌承袭了他的官爵。长孙无忌后来成为唐朝名相,位居凌烟阁功臣第一位。长孙晟的女儿,则嫁给了唐太宗李世民,成了李世民的皇后,也是历史上有名的贤后。
杨坚善于识人和用人,他手下除了长孙晟之外,还有一大批能臣良将,为他夺取天下和治理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其中高颎的功劳最大,堪称开国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