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建世界第一大都
杨坚建立隋朝以后,在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均取得非凡成就,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新景象。可是,杨坚觉得还不够,他需要建设一个有形的东西,让人一看,就能感受到新王朝的宏大气魄。于是,杨坚决定,他要兴建一座规模庞大的城市,作为新王朝的都城。
隋朝篡夺的是北周江山,自然也继承了北周的都城长安。这个长安城,是西汉刘邦时期建立的,此后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等多个朝代,都拿它作为都城,已经用了近八百年了。
但是,长安城没有总体规划,建筑零乱,格局不够严整,再加上多次经历战火,破败不堪。另外,长安城离渭水很近,河水经常泛滥,对都城造成了不小的威胁。更严重的是,古代排污技术落后,城中水资源受到了污染,史书记载说,“水皆咸卤,不甚宜人”,意思是水不能喝了。于是,杨坚产生了迁都的想法。
迁都是大事,杨坚不是随心所欲的人,他需要与大臣们商量,结果,大臣们有的赞成,有的反对,意见很不统一。这时,曾经替杨坚选择登基日期的庾季才说话了,他说:“长安城是陆续修建的,很不规则,特别是皇宫不在城市中心,而是在西南角,这对皇室很不利。臣夜观天象,上天垂示,应该迁都。”
另外,杨坚最信任的大臣高颎、苏威以及太师李穆等人,都表示支持迁都。于是,杨坚下了决心,发布诏令说,迁都符合天道人心,我们要顺天行事,兴建新都。
杨坚下定了迁都的决心,可是,迁往哪里去呢?关中地区披山带河,地理位置很好,又是关陇贵族集团的核心地带,杨坚不想离开这里。其实,杨坚早就看好了一块地方,旧的长安城在渭水北岸,杨坚想把新都建在渭水南岸龙道原的南坡,那个地方地势宽阔,离渭水也远,很适合建一座大的都城。
新城的位置确定了,那么,由谁负责规划建设呢?杨坚命高颎总负责,又选中了一个叫宇文恺的人,让他负责具体规划和施工。宇文恺,出身于武将世家,他的父亲和兄弟们,都是带兵打仗的武将,他哥哥宇文忻,就是那个自认为比韩信厉害的将军,唯有宇文恺不喜欢打仗。宇文恺自幼博览群书,精通各种工艺技能,尤其擅长建筑,是古代著名的城市规划和建筑专家。
宇文恺接受任务后,十分兴奋,他立志设计建设一座前所未有的大城。宇文恺为建设新城提了三条原则:一是规模要大,要能显示出新朝的气派;二是要确保安全;三是要体现文化特色。对这三条原则,杨坚很是赞同,令宇文恺马上实施。。
宇文恺组织了一班专业人员,花费了很长时间,搞出了一个整体规划。按照规划,新建的都城,东西宽近一万米,南北长八千多米,总面积84平方公里。新城的规模,比旧长安城大2.4倍,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