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突厥化解危机
杨坚废周建立隋朝,诛杀北周宗室,地处北方的突厥人不干了。隋朝刚刚建立不久,突厥就出动四十万大军,南下攻击隋朝。杨坚沉着应战,打退突厥,成功化解了危机。
《隋书》记载,突厥是古代中国北方的一支游牧民族。突厥的先祖,是甘肃平凉一带的杂胡,世居金山南侧。金山形状像头盔,当地人把头盔叫突厥,因而,这些杂胡被称为突厥。也有史书说,突厥人的祖先,原先在西海,被邻国所灭,因此向东迁移。
关于突厥的起源,《周书》、《北史》等史书都有记载,但说法不一。现在一般认为,突厥是继匈奴、柔然之后,在北方兴起的又一个游牧民族,成分比较复杂,是活跃在蒙古草原和中亚地区一些游牧民族部落的统称。
在南北朝时期,趁着中原混战,突厥势力迅速崛起,形成了部落联盟,称首领为可汗,相当于皇帝。突厥人的特点和生活习俗,与当年的匈奴差不多,他们披头散发,衣襟向左,从小在马背上长大,十分彪悍。那个时候的突厥,与现代突厥不是一个概念。
当时在中国北方,同时存在北齐和北周两个政权,经常互相攻打,为了获得外援,他们争相与突厥结好,送去大量财物,还实行和亲政策。突厥可汗很高兴,常对人说:“我在南边有两个孝顺的儿子,就不怕缺少财富了。”后来,北周灭掉北齐,统一了北方。
杨坚当了北周辅政大臣不久,就积极张罗赵王宇文招女儿千金公主的婚事,把她嫁给了突厥可汗沙钵略,派大臣长孙晟等人作为送亲使者,把千金公主送到了突厥。千金公主美丽端庄,聪明贤惠,因为她母亲是汉人,千金公主自幼受汉文化熏陶,精通诗书,能赋善文,尤其绘画技艺高超。
千金公主出身王府,生活优越,她是不愿意远离亲人,到遥远陌生地方去的,但她深明大义,知道和亲突厥的重要性,也没有其他办法,只好嫁给了沙钵略。婚后,千金公主努力适应新的生活,遵守为妻之道,表现很好,因此,沙钵略可汗对她十分尊重和宠爱。
沙钵略还很器重送亲使者长孙晟,留他在突厥住了一年多时间,使长孙晟熟悉了突厥情况,后来起了很大作用。长孙晟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岳父。
杨坚借千金公主出嫁之机,将五个王爷召进京城,不久杀掉。杨坚篡周建立隋朝之后,又大开杀戒,几乎将北周宗室戮杀殆尽。消息传到突厥,千金公主哭得死去活来,恨得咬牙切齿,每日不吃不喝,只是恳求丈夫,出兵为她报仇。
沙钵略是突厥部落联盟的大可汗,属于英雄豪杰。原来的北周、北齐,都争着巴结他,如今北方统一,明显对突厥不利。杨坚辅政以后,又断绝了向突厥进贡,沙钵略对他很不满意。如今,爱妻悲痛欲绝,苦苦哀求,沙钵略便一口答应下来,要为她报仇雪恨。
沙钵略把属下第二可汗、阿波可汗、达头可汗、步离可汗等四大可汗召来,说:“周朝是我亲戚,如今杨坚灭了周朝,杀害我的亲戚,我如果袖手旁观,怎么有脸见我的夫人呢?必须出兵讨伐。”
突厥人喜欢抢掠,那是他们重要的生活来源,听说有仗可打,一个个摩拳擦掌。于是,突厥调集了四十万大军,兵分多路,气势汹汹地向隋朝杀来。
听说突厥大军南犯,杨坚并不惊慌,因为他从心里看不起突厥。杨坚没有与突厥接触过,但他的父亲杨忠,曾经多次与突厥打过交道,有时与突厥为敌,有时则与突厥联合攻打北齐。杨忠常对杨坚说:“突厥人和我们完全不一样,他们打仗是为了抢夺财物,有利益会拼命,没有财物可抢时,谁都不肯向前。他们没有组织,没有纪律,不搞训练,打仗一窝蜂,号令不统一,遇到强敌就逃散。所以,别看突厥人凶狠,其实是乌合之众,并不可怕。”
听父亲这样一说,杨坚便不把突厥人放在眼里,他辅政以后,就停止了向突厥进贡财物。如今,听说突厥来犯,杨坚迅速调兵遣将,派兵分别把守各个战略要地,命大臣虞庆则为元帅,领兵迎战沙钵略率领的突厥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