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从此跟随郭子兴左右,屡立战功,逐渐成为郭子兴的亲信和得力将领。郭子兴还把养女马氏嫁给朱元璋为妻,马氏就是著名的大脚马皇后。
公元1353年,朱元璋回乡募兵,招收七百余人,从此有了自己亲手组建的部队。人数虽然不多,但都是朱元璋的同乡和少时伙伴,成为他的亲信。尤其是徐达、汤和、周德兴、郭英等人,后来成为天下名将,为建立明朝立下不朽功勋。
朱元璋以七百同乡士兵为骨干,很快扩充到两万多人,郭子兴任命他为将军。朱元璋带着自己的部队,南下滁州,开始独自发展势力。
朱元璋攻占了滁州、和州,作为自己的根据地,招兵买马,部队扩充到三万多人,又得到不少战将。更重要的是,定远名士李善长前来相助,为他出谋划策。李善长满腹计谋,堪比汉丞相萧何,为朱元璋平定天下立下大功。
在此期间,郭子兴的红巾军发生内讧,郭子兴被排挤,只得带万余人投奔滁州。朱元璋见老上司到来,立即交出兵权,让郭子兴统领所有部队。两年后,郭子兴病逝,朱元璋又重新掌管了部队。因此,朱元璋并没有继承郭子兴多大的遗产,而主要是靠自己发展起来的势力。
朱元璋在巩固滁州、和州地盘之后,渡过长江,向南发展,相继占领南京、芜湖、采石、宁国等地,控制了江左、浙右地区。朱元璋在南京设置元帅府,开始进行稳固根据地的工作。
当时,农民起义遍布全国各地,称王称帝的比比皆是,朱元璋的部下也纷纷建议他称王。谋士朱升却建议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劝他不要贪图虚名,而要埋头发展和巩固自己的势力。
朱元璋具有雄才伟略,他完全接受了朱升的建议,努力缓和与周边政权的关系,尽量避免对外作战,以保存实力。同时,兴修水利,发展经济,令军队垦荒屯田,使得府库充盈,军粮充足。朱元璋还整顿军纪,减轻税赋,救济穷人,收买人心。
与此同时,朱元璋广泛网罗人才,招贤纳士,为此专门修建了礼贤馆,以招待四方名士。著名人物刘伯温、常遇春、邓愈、冯胜、胡大海、廖永忠等一大批谋士武将,纷纷聚集到朱元璋的麾下。
这个时期,元朝军队主要是在北方与刘福通的红巾军作战,刘福通牵制了大批元军主力,这给了朱元璋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元朝对付各地的起义军,采取了枪打出头鸟的策略,谁称王称帝就打谁。朱元璋既不称王,更不称帝,因而元朝也不去管他。
朱元璋不图虚名,只顾埋头发展自己的实力,同时广招人才,逐渐成为起义军中最强的一支,而且拥有了一大块根据地,势力无人能及。
后来,在各地起义军的打击下,元朝逐渐失去了对南方的统治,南方只剩下大大小小的起义军了。朱元璋见时机成熟,便主动出击,他要扫平江南群雄、统一南方,为日后夺取天下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