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文俊生活腐化,恃功骄纵,元朝派人招安,他便动了心,企图博得高官厚禄。倪文俊与元朝勾勾搭搭,引起徐寿辉的警觉。
倪文俊见徐寿辉有了怀疑,干脆铤而走险,企图暗杀徐寿辉。不料,徐寿辉已经有了防备,倪文俊的阴谋没有得逞,只得带领自己的部队,跑到了黄冈,投奔陈友谅。倪文俊觉得陈友谅是他的亲信,十分可靠。
徐寿辉发出诏令,揭露倪文俊罪行,要求各地予以缉拿。陈友谅是个利欲熏心之人,不讲情谊,他趁倪文俊不备,将其杀掉,吞并了他的部队。陈友谅此举,一举三得:一是大义灭亲,显示了对徐寿辉的忠心;二是兼并了倪文俊部队,势力进一步增强;三是得到了实惠,徐寿辉提拔他当了红巾军的二把手。
此后,徐寿辉对陈友谅十分信任,让他执掌兵权。陈友谅率军大举东征,连战连捷,占领了江西全境和福建的汀州、安徽的安庆等地,重创了元军主力。陈友谅的声望与日俱增,势力也越来越大。
陈友谅权势越大,野心也就越大,他培植亲信,铲除异已,杀害了红巾军著名将领赵普胜等人。陈友谅依仗自己兵权在握,准备实施篡位夺权阴谋,而徐寿辉对此毫无察觉。
公元1360年,徐寿辉从汉阳出发,前去龙兴,途中经过江州。江州是陈友谅管辖的地盘,陈友谅见机会难得,便决定在此地动手,夺取红巾军最高权力。
陈友谅做了精心安排,在江州城中埋伏重兵,徐寿辉到来的时候,陈友谅亲自出城迎接,态度毕恭毕敬。徐寿辉没有怀疑,毫无防备地进了城。入城之后,陈友谅一声令下,伏兵四起,将徐寿辉带领的将士全部斩杀。陈友谅把徐寿辉囚禁在江州,自称汉王,设置了王府官员。
过了不久,陈友谅把徐寿辉带到采石矶,在那里将他残忍杀害。陈友谅以采石的五通庙为行宫,即皇帝位,国号为汉,史称陈汉。陈友谅终于出人头地了。
陈友谅弑主称帝,引起许多将士不满,红巾军便四分五裂了。不过,陈友谅的势力仍然很大,他占据湖北、湖南、江西等地,手下有雄兵数十万。
这个时候,在红巾军的打击下,元朝已经失去了对江南的统治,元军都退缩到了北方,南方只剩下大大小小的起义军了,势力最强的,是朱元璋、陈友谅和张士诚。
后来,朱元璋先后灭掉江南各支起义军,与陈友谅在鄱阳湖展开大战,陈友谅被流箭射死,陈军土崩瓦解,地盘全被朱元璋占领。陈友谅死时四十四岁。
陈友谅一生追求出人头地和荣华富贵,可他只当了三年皇帝就死了。可见,荣华富贵不过是过眼烟云而已。